2022-10-22避开教学叙事的坑——阅读《刘祥:教学叙事的注意事项》4

今天阅读《第6讲 教学叙事中的注意事项》,所谓的扬长避短,积累经验也在这篇文章中有全面的介绍。

教学叙事不是每天都能出精品,就在于教学叙事在情节之外,更关注过程中体现出的教学理念、教学技能和教学智慧。

值得形成叙事文字的教学理念、教学技能和教学智慧,必须具有新颖、独到、精巧、顺应规律等特性。文字承载的只能是代表了教学的应有发展方向、体现了教师的应有教学情怀和教学机制的相关信息。

如何才能别出心裁呢?破陈出新,旧有的经验,有时候是自己实践过的,更多通过阅读来感受间接经验,积累前人的经验。今天就通过刘老师的文字感受需要注意的细节,犹如听了四节公开课,或者说是示范课例,都是真实的体验,经过刘老师的提醒,自己避免走弯路。

一、忌虚假叙事,宜真实呈现

原生态的活动过程失真主要体现为都是最后根据自己的回忆还原课堂上的样态。尤其是同学的发言,师生的对话经过加工,失去了真实性。


二、忌主题不清,宜目标清晰

“重叙事轻理念”的缺憾,提醒我们对叙事的概要描述,介绍到位背景内容。

文章中一位老师博客中呈现需要讲《林黛玉进贾府》的材料选择和90年代学生的审美区别,没有读到老师想要表达的主题,刘老师提醒的对,为什么不可以用教材的文本资源呢?


三、忌理念滞后,宜领先潮流

任何时候,教学都必须服务于学生个体的成长需要。能顺应这份需要尊重成长中的智力差异和能力差异,并想方设法创设活动情境弥补此种差异的行为,才是值得倡导的。

先进,不等于新名词,“新出现”。

因材施教多次被提及,从来不是新鲜的名词,依旧是先进理念,依旧有资格领导教学的潮流。

一位老师结合时令新闻引入到所学内容《斑羚飞渡》的铺垫中。

四、忌以议代叙,宜文体鲜明

一位老师的课堂情景预设,对《兰亭集序》中的设想,预设环节,就相当于我的备课中提前写的大纲和自己的重难点分析方向一样。对教学指导会有一定的作用,坦白讲,学科特点的缘故,我的分析主要是为什么需要这么做,怎么想到这一步的操作,还有一部分来自于课堂十分钟同学的展示过程的生成性内容需要现场感受和总结。

刘老师的观点是,教学叙事是发生过的课堂,类似于我的总结,我主要是自己的收获,那么这个部分大体上是要有课堂实录的一部分,加上理论的支撑框架,和指导意义。理论上高度,推广的作用凸显出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