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句话,是这样说的:
关于心灵,永恒不变的真理是:要么改变,要么在怨恨中枯萎;要么成长,要么在内心中死亡。
为什么喜欢这句话,是因为我们习惯性的把自己的期待寄托在他人身上,忽略了自身的成长。
这体现在那一方面呢?
第一:对伴侣的期待
我们在没结婚前,对伴侣投射了很多的希望,认为有了他,我们就能依赖他,把自己的期望投射在他身上。
结果,结婚后,距离缩短,我们就很容易发现对方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完美,甚至有点糟糕,开始对婚姻感到失望,觉得自己看错人。
第二:对孩子的期望
有了孩子,我们好像对未来有了希望。
认为自己没实现的,希望在孩子身上得以实现,但到某一刻,我们突然发现,孩子想长歪了,跟我想的大不相同。
我们就试图去控制他,结果越推越远。
在这些拉扯中,我们往往忽略了自己,而自己恰恰是改变这一切最好的人。
为什么?
生活是自己创造的
快乐不快乐是自己选择的,每个人都存在差异,就算是伴侣也如此。
书上有这样一句话:从前他需要肯定和认同,现在他必须接受差异和不同;从前他想要简单的合而为一的爱,现在他必须学习如何爱上差异性。
每个人都不一样,当你面对差异性,是选择尊重还是选择融合,也决定自己生活的质量。
当你强行融合两个人的时候,就像正负极相互排斥,只能两败俱伤。
而尊重差异,两个人还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同的是,我们尊重他们的不同,理解两个人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