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尊重开始
在学校里,在生活中,习惯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个好的习惯甚至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而对于刚刚步入学校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好的行为习惯比好分数更重要!下面我结合自己一个月以来的实践,谈谈自己对于一年级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看法。
首先第一点:尊重
习惯培养一定是建立在充分尊重的基础上,在教育的领域中,所有参与者都是平等的,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不要觉得一年级的孩子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他们是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的。我以开学第一天我教育同学们在走廊不能跑跳、脚步要轻为例。当时恰逢一节课下课,走廊里有几名高年级的学生在追逐讲话,重重的脚步声和吵闹的喧哗声传进了我们班级里。我当时顺势就问所有的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样的行为是好还是不好的?”所有人都齐声回答:“不好。”我又接着问:“具体是哪里不好呢?”有人说“他们声音太大了,影响我听老师说话了”有人说“这样太吵了”有人说“这样非常没有礼貌。”接着我问:“那你们觉得如果是你们在走廊里要怎么做呢?”他们说:“要安安静静,脚步要轻。”接着我默默观察了一整天下课时他们在走廊里的行为,确实像他们说的那样,安安静静脚步轻轻。所以通过这一件事,我想说明,我们要完全的信任一年级的孩子们,他们是完全有辨别好坏的能力的。我们要尊重他们的想法,有些事情引导他们亲口从嘴里说出来远比我们老师强制性的规定,效果要好很多。
第二点:表扬
心理学中有一种效应叫“罗森塔尔效应”又称“期望效应”。简单来说,就是老师期望学生成为什么样子,他就会成为什么样子。而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刚刚步入学校,心理单纯好胜心强,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所以对他们要进行适时的表扬与鼓励。尤其是在这近一个月的实践中我发现,当我看到某个孩子表现不好时,我不会直接批评他,而是去表扬一个做的好的学生,那么他自然就会做好了,而当他做好的那一刻,我便立刻表扬他,他就真的会做的更好。掌握了学生的这一心理之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我会表扬;主动拾起地上的垃圾,我会表扬;谁将自己的事物打理的井井有条我更会表扬。时间久了,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同学乐于主动帮助别人,甚至在走廊看到垃圾也会主动拾起,班级氛围越来越好。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学生的好习惯不是因为批评惩罚被迫做到,而是真正遵从自己的意愿从心底里生长出来。
第三点:坚持
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老师保持耐心与爱心,反复强调,反复强化。我们应该尊重一年级学生的想法与思考,但也应该理解它们的懵懂与不成熟。一件事情如果只说一次,时间久了他们一定会遗忘,所以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定期强调,反复强化。简单的事,坚持做,反复做,那就会形成习惯。
教育是用信任换取信任的过程,老师犹如一座桥梁,架起了学生通往未来的道路,我们要始终保持一颗对教育的敬畏之心,对学生的关爱之心,理解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独特性,也希望我在开学之初为学生们种下的这颗“良好行为习惯”的种子,有一天真的能成为他们人生中的一颗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