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出自《道德经》第48章,意思是说:做学问要日积月累;循大道要少私寡欲;少之又少就能达到无为不欲的状态了。

学是掌握前人的经验和他人的知识,需要与日俱增和与时俱进。知识越多越明白,经验越多越理解,数据越多越准确。所以,积累,增加和拓展是做学问的重要方式和正确方向。复习,练习和演习是从事学业的主要方法。

尊是信奉客观的真理和自然的大道,需要无私,不欲和忘我。欲望越少越明智,贪婪越少越聪慧,私利越少越公正;所以,消除,克制和减少自己的欲望,追求和感情是求大道的重要方方式和正确方向。减少,缩小和化小欲望是从事遵道的主要方法。

知识和经验是了解客观,认识世界和理解自然的程度;也是目光,视野,境界的宽度,高度和深度;知识越多越恐惧,经验越多越紧张,因为客观世界是无限的;天理大道是神奇的。苏格拉底认为自己最愚蠢,牛顿认为人类太渺小,很多伟大的科学家逐步变得更信神灵,更奉上帝,就是因为他们更多地感知到了自然的玄妙和天意的神奇。他们就会敬畏自然,理解尊道的价值和积德的作用;就会具备无为的思维和观念,从而做到顺其自然,顺势而为和尊道而行。

遵道就要减少欲望,贪婪和私利,积德就是保持无为,柔弱和寡欲;少做自己想做的,多做自己能做的;少贪自己欲得的,多想自己应做的。目标和理想导向是欲望和有为,能力和条件导向是遵道和无为。聪明的人先提升能力,感知环境和创造条件,然后思考可干的,能干的和想干的;多数事半功倍,高效完成;愚蠢的人先设定目标,规划路线和准备条件,然后开始积累,寻找和配置需要的资源,能力和条件;多数事倍功半,半途而废。欲望是人性,贪婪是本能,难以控制,难以克制,只能靠与日俱减,与时俱退;尊道之至可以无为,无为之至可以积德,积德至厚可以尽责,尽责之至可以成功。真正的,持续的和长久的成功通常是机缘巧合,鬼使神差与天成地就的。

无为就是尊道积德,就是尊重客观,适应环境和服从规律,就是依靠技术,方法和条件,就是注重协作,配合与合作;做到无为,可以做好工作,完成业务和成就事业。道生万物,道成万事和道使万变;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客观决定主观,物质决定意识,人算不如天算,拼搏不如顺势。任何功绩和成就都是客观因素决定的,都是趋势规律决定的,都是机缘巧合决定的,唯有做到无为,只要尊重客观,做好和干成都是大概率事件,而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和拼搏玩命多数会有灾祸,悲剧和惨痛的结果。

无为的内涵就是做事依靠道理,原则,技术,方法,设备和材料,外加局面,趋势和环境,聪明人做事都是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和因材适用,重点关注该做什么和能做什么,而非爱做什么和想做什么。无为就是勤勤恳恳地做好眼前的,认认真真地做好手边的,兢兢业业做好当下的,剩下的交给天理,规律和客观,交给命运,机会和缘分,道生万物,天赐良缘,神给好运,结果都会水到渠成,马到成功和时来运转。很多研究者都有共识,多数伟大的事业,杰出的成就和辉煌的成功都是机缘巧合,鬼使神差和奉天承运的结果,并非大有作为,艰苦奋斗和努力拼搏的结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