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的标准好高呀——论语贯通89

上面8章,孔子的弟子纷纷登场,孔子予以点评,是对孔子思想的补充说明。下面,5•9 --5•14为一个段落,指出孔子对弟子的鞭策,与修养的最高目标相比,还有很多不足。为学的路就是求道的路,要精进勤勉,独立不依。

5•8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仁是什么,我们前面讨论过,是“发而皆中节”的“和”,是形而上的“道”在处理“形而下”的人际关系时的一片心地特征。孔子对弟子的评价,以颜回最高,“三月不违仁”,那是一种修养打成一片,不会轻易被八风吹动的状态了。

“子路做到了仁吧?”孔子的回答是“我不知道。”,也就 是说,还不值得评价,修养还不到。

至于仲由,孔子的评价是---“仲由嘛,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可以让他管理军事,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也还是功夫不到,修养不够。

冉求又如何呢?---“冉求这个人,可以让他在一个有千户人家的公邑或有一百辆兵车的采邑里当总管,但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

还有公孙赤----““公西赤嘛,可以让他穿着礼服,站在朝廷上,接待贵宾,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

这些弟子,各有治世的才干,但谈起人生的修养,对道的理解与追求,对修心功夫的把握与娴熟,都还有很大距离--功夫都不到。

仁的修养标准不是那么容易达到的。从这一段评述,孔子的人生态度,重点在修养的提升,而非经世的才干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学 而 篇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
    人道酬诚2018阅读 5,401评论 1 16
  • 弟子资料 曾子(前505年10月12日—前435年),名参,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人。与父亲曾点(曾皙)同师孔子。 编...
    荷荷花阅读 7,183评论 0 2
  • 学而篇第一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有子曰...
    鹏哥有声阅读 3,372评论 0 1
  • 01 学而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 有...
    故垒千堆雪阅读 8,217评论 0 4
  • 8月再读《论语·八佾篇》:过去的认知,未来的边界 继上次“赤子之心”之后,觉得自己在日常中已经在注意,改变和调整自...
    Peter唐明阅读 40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