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天阴,没见到京城的蓝天白云。昨夜下了雨,今天早上还淅沥不停。我们等雨停了才出去游玩,今天去的是香山公园和北京植物园。
对中学时代学过的一篇课文《香山红叶》一直记忆犹新。在路上就想着,秋天了,不知道香山的红叶红了没有。
香山位于北京市区西北郊,是一座具有山林特色的皇家园林。早在元、明、清时,皇家就在香山营建离宫别院,每逢夏秋时节皇帝都要到此狩猎纳凉,在香山留下了很多景点。
进入香山处的牌坊上,正面写着“钟灵毓秀”,背面写着“香远溢清”,两个词正是香山的写照。
牌坊前,绿树掩映处,是静宜园勤政殿,是清代乾隆皇帝驻跸期间在此处理政务和接见臣子的地方。殿外拱桥小河,河中红鱼成群。殿中金碧辉煌,复建时恢复了当时的陈设,屋中挂着两幅对联,内联为:“山以仁为德,秋惟静与宜”,横批“与气和游”,看来在古代,香山是一个寄寓了“人与天调、天人共荣”境界的地方。
参观完勤政殿,我们往北线上山,此时天放晴了,香山上空,出现了久违的蓝天白云,雨后的蓝天,像洗过一般干净、明亮。
今天香山的游客稀少,山上环境清幽,顺山势而上,一路都是景点院落,致远斋、知松园、见心斋、昭殿、眼镜湖、碧云寺、琉璃万寿塔、隔云钟……
我们移步换景,走走停停,目及之处,都是青树翠蔓,亭台楼榭。在知松园一旁,有一个布局讲究的花园,里面各种鲜花着锦,树上有树屋家园,树下还有虫虫乐园,充满童趣。
香山上的树郁郁葱葱,还没有秋意,也没见到一片红叶,倒是有许多花开着,比如玉簪花、绣球花、松果菊等,树上蝉声如织,树下蟋蟀声声,全然一幅清夏的感觉。
上山的路蜿蜒于林中,路上树影婆娑,尽管是晴天,也没感觉到炎热。在这样的大都市,难得有这样宁静的地方。以致于有一些瞬间,我似乎忘了身处京城,恍然如在故乡的某一片寂静山林,只是转头一看,山下远处的城市森林,又暴露了它的繁华。
下山的路上,有院落前的橱窗里,贴着一篇杨朔先生的《香山红叶》,站在橱窗前重温了一遍,原来作家是在重阳节后来香山的,那时已是深秋,难怪有红叶,而现在是初秋,香山还未入秋呢,不过满目的绿也很养眼,满山的静也很养心。
从香山公园出来,我们又顺道去了香山脚下的北京植物园。去植物园,主要是循着黄叶村的曹雪芹故居去的,想去看看曹公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写出了《红楼梦》这样伟大的著作。
进入植物园,仿佛进入了一个植物王国,周周都是绿树,高矮不一,形态各异。这个季节,植物们都过了花季,只顶着一树翠叶,枝枝繁茂。
一路沿着路标,在绿树环合处,找到了曹雪馆纪念馆。十分欣喜地迎上去,却不料吃了个闭门羹,原来周一闭馆。
进不去曹公的故居,只好围着故居四处看看。曹公的故居是个四合院式的建筑,只能看到瓦上的绿草,以及院中的绿树,爬山虎爬满了斑驳的围墙。院外有竹,有松,有几棵歪脖子树。原来曹公就是在这样僻静的环境中呕心沥血、饱受贫病、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就了那样伟大的著作的。走在曹公故居外,内心再次对曹公及他的伟大作品充满敬意。
院外有很多碑柱,上面写着对曹公及《红楼梦》的介绍,以及很多后人对《红楼梦》的评论。我一一看过来,虽来得不凑巧,没有登门去拜谒,但回去再读《红楼梦》,不就是最好的拜谒了吗?
秋天的北京行,我们选择避开了人潮汹涌的景点,一家人在香山、植物园这样僻静的地方走走看看,看风景的同时,也是在相互陪伴,享受爱与日常。
一路的风景,一路的陪伴,慢慢欣赏,细细品味,一如这初秋的宁静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