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周以来,我逐渐完成了另外小说的最后阅读,便打算开始进行其他相对专业书籍的阅读。假期时在大学任教的姨妈送给了我一本书籍:名为《美学散步》,对美学有一定概念轮廓认识的我被“散步”二字所吸引。所以展开了阅读,同时也有了自己的感触。
有一些话我想写在前面。阅读本书我是带有一定趋向性的,作为传媒类专业学生的我,学习的专业是广播电视学。视觉传达和编排在其中也显得十足重要。虽然美学并不简单局限于视觉层面,但我认为了解与构建一套美学体系,对于我的专业学习和实践是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的。所以我展开了对本书的阅读。但在这段时间的断续阅读中,我感到了历史与传统文化知识的储备对于这本书籍的阅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是在促进与制约间变动。虽然作为文科生出身,但对于书籍中出现的好多历史人文的作品与人物等等,我都处于较为匮乏的状态。加之其他任务安排,我发现对于本书的阅读显得十分吃力与困难,同时战线拉得也很长。所以这篇简书感受我的阅读暂停止于我阅读到的部分,我也打算在完成这篇简书之后开始进行传播门类的专业阅读。美学类的著作放置于后期余闲时刻再作阅读。
本书作者为宗白华先生(1897年—1986年12月29日),其名之櫆,字白华、伯华,籍贯为江苏常熟虞山镇。1897年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小南门,毕业于同济大学,1986年12月20日逝世。中国哲学家、美学大师、诗人,南大哲学系代表人物。
完成了前几章阅读,我将内容分为如下的部分。并匹配了思维导图。
首先,其书名“散步”颇有意趣:“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其弱点是无计划、无系统。”这就代表本书并无逻辑可从吗?并非如此,宗白华以此命名意在表述自己的想法如散步偶得的花朵般,具有随性的意味,但其一定也是经过缜密思考论述的,我在目录与后面内容的逻辑排布也可见一斑。
第一部分,诗画的分界。
诗画的分界广而言之,可以说作文学与视觉门类传达的边界(我认为还可以理解为肉眼可见的客观实在与主观想象的分界)。宗白华引用了莱辛的《拉奥孔》对于雕塑艺术与诗画的边界进行了探讨。莱辛所认为二者是具有相互交融的部分存在,但依旧界限分明。但宗白华并不认同,他再度引用了王昌龄与门采尔的诗句,铺陈出自己的观点:诗画虽互有本质的区别,但双方相互交融、相互补充,各取长处。如诗歌境界隽永、回味无穷,但却具有不够直观的特点;而画作表现出最具感官震撼感触的瞬间,却不能展现时空的维度变化。但诗画的界限不必消弭,两者可以互相将对方吸纳到体系之内、圆满结合,这,就是所谓“情景交融”。当下传播媒介愈加丰富,最大的创新便是“视频”的形式。无论雕塑艺术还是画像,虽震撼,但停留的是片刻;文字传达虽意境隽永,但缺乏直观。结合专业,广播电视学给予我们拍摄制作影视作品的技能,正是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一定的界限隔阂。保持“情景交融”的指导原则,通过情节设计和拍摄实现视觉层面的到位传达,同时以专业的“镜头表达”与“构图语言”等,实现意图与情感的表达,我想,这是美学边界探索对于我们的专业学习有所裨益的地方。
第二部分,“美从何处寻”。
这所涉及的,便是所谓“美”的找寻。正如导图中所展现,简而言之:美的找寻是一种主观本体与客观存在的相互作用。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所谓“美”虽然具有主观色彩与精神特性,但一定是来自于客观实际的。这与唯物论中“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并反作用于物质”有异曲同工之处。客体可以是自然、社会、甚至是我们的人生;主体则是我们每一个人。这一段相互作用的关系中,除了客观实在的决定作用,主体的能动性也至关重要:正如书中表达,需要主体充分发挥心性的修养、心性的陶冶、心性的锻炼,并在此基础上走入自然、人生与社会之中去寻找美的踪迹。宗白华十分理性与辩证地看待,在唯物论的指导之下指出:“美是客观存在的,其需要我们在一定基础上主动找寻,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美才能被我们所拾,并对我们产生良性的影响与反作用。”这并非是要求我们带着明确的目的倾向去寻找美,毕竟好多论调所言:“美是自然发生流露的,掺杂不得主观”等等。但我认为宗白华的理念是十分正确的:我们并不需要去抱有十分明确的个人倾向与主观色彩去找美,但我们确实需要具有在与美相遇的时刻能够去发掘并获得的先觉条件。在作品创作中所谓“美”的效果的传达与发掘,同样需要我们心怀这样的认识与态度,通过提升自己的阅历、眼界与各类知识储备,去找寻并把握住创作中美的瞬间;同时更创造出具有充足个人特色的美学风格。
第三部分,美的空灵与充实。
这一个部分的论述相对比较困难与抽象(说实话我本人在阅读的时候也产生了一些不理解)。文艺或美学在宗教与哲学的分别影响之下产生了不同的特性和功能:首先其在宗教影响下具有了高度的精神层面的取向;其次在哲学的影响下其又具备了指导影响改造客观世界的功能。相应的,宗教与空灵映射,多见之于精神层面:书中涉及到空灵之境的形成有赖于艺术心灵的形成,艺术心灵又需要内外两个层面达成,外部是物质条件达成的“隔绝”,与“距离感”;内则为精神世界的淡泊与宁静。两相作用下,达空灵状态,从而排除杂念干扰,以最本原与不受影响的状态,找寻捕捉并创造美。其次,哲学与充实映射,多见之于技术层面:其更是在空灵基础之上的进化,当内心达到“空”、“舍”的状态,则能凭借上方所说的修心养性以触及“深”、“实”的最终之境。空灵与实在宗白华的论述中看似是并行的两个部分,存在平行的并列关系,但在论述中我发现,其本质上依旧在空灵与充实间存在一定的逻辑的关系。空灵与充实都是在寻美时期的两种状态,但其相互关联,依旧可以从一个变更至另一个,在充实中最终作用于实际。
以上便是我阅读部分后的粗浅感受。或许也只能触及到皮毛,但确实让我对于所谓“美学”有了一定的初步认识。其对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兼顾与辩证分析,给予了我很多启发。我也会将感悟和思考用于日后的专业学习与作品创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