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的巨变*
今年疫情初期,我们接待了一对被孩子的事情困扰很久的父母,父亲,汪成,44岁,母亲,玉琴,43岁,儿子汪洋,20岁 。
他们唯一的孩子汪洋,学习成绩一直非常好,可是,刚上大学时,就开始出现厌学和不愿与同学交流等现象,目前已经一年多了,只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呆着,不愿到客厅与父母有任何一句话的交流,妈妈着急的与邻居亲友们说,想找到好方法帮助孩子,从他的班主任老师到父母、亲友都认为孩子有精神问题了,都说孩子抑郁了,大家都让他们尽快给孩子看病。
父母更是着急,带着孩子到大城市的医院看病,跑过很多路,都不出所料,医生诊断为抑郁症并给开了药,让先吃一段时间再复诊。
父母带着大包药回到家里,孩子却越来越严重了,他拒绝吃药,说自己没病,让父母别烦他,从此更是不吃不喝也不说话了,只是一个人躺着或者玩手机游戏,一玩就是一整天,甚至24小时不睡觉,他们怎么敲门也不给开,父亲有时候着急生气,更重要的是担心孩子身体受不了,他们对孩子打过骂过,反而更不起作用了,孩子身体消瘦得只剩皮包着骨了,他们心疼得一说就掉泪,有时甚至双腿跪倒在儿子的房间门外,哀求孩子,哪怕吃点东西,别让父母担心,可是无济于事,万般无奈中找到我们,其实,就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
隔着远程辅导的电脑屏幕,李全春教授夫妇耐心倾听了这对心急如焚的父母提供的情况后,很快做了详尽的分析:
“你们知道,孩子目前的状态,毫无疑问,到哪个医院诊断就是抑郁症或精神类疾病,从心理学上讲就是心理障碍,不管你们怎么找到我们的,你们需要知道,我们与其它地方给出的方案截然不同、甚至相反,你们要想让孩子好,纠正的办法就是支持,是欣赏,只是你们要会支持,更要会欣赏,支持,就是让他自主……”
纯朴善良的一对父母虽然当时听懂了,但是,他们依然带着疑虑和担心,强忍着每天想对孩子说的话,一直按照李全春教授夫妇给出的(一对一订制)方案,再没多问过什么,只是跟着李全春教授策划的每周远程网络课程学习提升,一次母亲在课堂上向李教授提问:“我家孩子还是不吃饭,教授,这可怎么办?”教授幽默地回复:“不吃就不吃呗,我不管那么多事,你好好听课吧!”
父母还是带着不安和不解跟着远程课程继续学习,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左手抄写开心歌等),尽管他们忙于工作,课程不是每周都能跟上,可是,孩子却在不知不觉间发生着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