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成绩是我们中国家长最关心的一件事,有很多家长为孩子的成绩不满意而发愁。感觉自己的孩子有厌学的情绪,那家长怎样做才能让孩子爱上学习呢?
先来厘清两个观点:
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家长要做一个支持者而不是管理者。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非常关心,总是担心孩子完不成作业,而不断的催促;总是担心孩子的成绩下滑而时时的过问。事实上好像学习是家长的事,孩子是为家长学习而不是为自己。家长无意识的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学习的管理者,孩子被动的放弃了学习的主动权。就好像一个公司,管理者是要对结果负责的,而被管理者当然就没有那么大的责任感了。家长要做孩子学习的支持者,把主动权交还给孩子,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家长只要给到建议和支持,为孩子做到的部分喝彩就好了。
孩子天生就是爱学习的,具有学习的能力。
我们知道孩子小的时候不知不觉就学会了说话,学会了走路,学会了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这个学习过程是充满乐趣的,家长也有足够的耐心。但是等孩子上了幼儿园,孩子有了同学,我们就有了比较心,生怕我们的孩子落后。我们就有了焦虑,变得没有那么有耐心了。当孩子有一个题目不会,我们给他讲一遍两遍,到了第三遍的时候我们就有了情绪,会说:你怎么这么慢,你怎么这么笨!当我们对孩子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孩子是沮丧的是不开心的,这种不开心的次数多了,孩子就会把学习和痛苦联系在一起,从而变得不爱学习了。我们知道人天生就是追求快乐逃避痛苦的,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厌学,孩子厌学的本质不是讨厌学习,而是讨厌家长或老师给他带来的对学习不好的感受。
要想让孩子爱上学习,就要创造机会让他对学习的感受好,家长可以这样做:
一、让孩子对学习有良好的感受
孩子在校园发生的一切是我们所不能控制的,但有两个环节可以控制,就是接送孩子上学放学。送孩子上学的时候,可以拍着孩子的肩膀微笑着对孩子说:新的一天开始了,加油宝贝!接孩子放学的时候,蹲下来迎着孩子微笑,拥抱孩子,说:我看到你从学校出来,你好开心啊!你这么开心妈妈也很开心呢!然后不要上来就问孩子有什么作业,而是和孩子聊一聊学校里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到家以后,可以问孩子:你是先写作业呢还是先吃水果(或者先吃饭),不管孩子回答什么家长只要支持就好了。问孩子你打算几点开始写作业,几点写完?妈妈提前5分钟提醒你。到点的时候,妈妈就要提醒孩子写作业,如果孩子磨蹭,家长可以说:孩子,我知道你一直都是说到做到、信守诺言的孩子,咱们开始写作业吧,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家长不要看电视玩手机,可以拿本书来读。当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家长要和孩子击掌庆祝并给他一些高级的赞美:耶!我早就知道你能做到,你看你做到了吧!慢慢的孩子就会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了,我们要明白,写作业是孩子的事情,家长的责任是要帮助孩子建立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研究证明,坚持21天就能养成一个好习惯,但要让习惯根深蒂固,则需要至少三个月的时间。这个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有耐心,时刻觉察自己的情绪,要做到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这其中我们要善于运用身体语言给孩子种心锚,像拍手、击掌这样的动作会在孩子的身体里留下记忆,只要做同样的动作就会启动相应的良好情绪。
二、赋予孩子爱学习的身份
家长的语言对孩子有很强的催眠作用,特别是12岁之前,你给予孩子一个怎样的身份,他长大后就会成为谁。家长要善于利用一些情境,巧妙的赋予孩子爱学习的身份。当孩子主动拿起书来读的时候,家长可以说:孩子,我发现你越来越爱读书了!当孩子主动的完成作业的时候,家长可以说:孩子你这么爱学习,你天生就是学习的料!当孩子考试成绩进步了,家长可以说:孩子,你能及时修正不会的题目,下次你一定会考的更好!
当孩子12岁以后,家长再这么说,孩子可能就不那么相信了,家长可以改变下策略,看到孩子做的好的部分,可以拍着孩子的肩胛骨说:孩子,你是怎么做到的呢?孩子可能不会说什么,但他的内心一定是美滋滋的。为什么要拍肩胛骨呢,因为孩子小时候在妈妈的怀里,肩胛骨是接触母亲最多的地方,当我们拍孩子肩胛骨的时候,就启动了孩子幼时母爱的身体记忆,孩子会觉得安心温暖,沟通起来就会更顺畅。
三、建立正向积极的学习观念
古人说: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等,把学习看成是痛苦的事情,我认为是不合适的。其实学习是一种更高级的快乐。我们知道人的天性是趋乐避苦的,如果把这种“苦”的观念灌输给孩子,孩子又怎么会乐于学习呢?我们要告诉孩子学习是开心快乐的!学习可以让我们获得价值感和成就感,而价值感和成就感给予我们更大的快乐。要告诉孩子:只要你想学,就一定能学好,结果重要,享受学习的过程更重要!
四、帮孩子找到梦想
要想让孩子在学习上有源源不断的持续的动力,需要帮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梦想。10到11岁之间,是孩子萌发梦想的时期,家长可以跟孩子分享自己的梦想,也可以和孩子分享名人的梦想。孩子的梦想刚开始会不断的变化,可能一时想做歌唱家,过一阵子又想做个工程师,这都没有关系。我们只要表示支持就好了。随着孩子年龄的长大,他会有一个比较固定的倾向。我们家长一般会给孩子设计考一所理想的大学,但考上大学之后做什么,很多孩子就很模糊了,导致很多学生考上大学后就失去了目标,在大学里过得浑浑噩噩,浪费了宝贵的求学机会。其实:你要考上xx大学只是半句话,后面的半句是:你才能成为xxx(孩子的梦想)。其实梦想的实现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孩子养成的良好的习惯和品格。
比如我儿子他刚五六年级时的梦想是想成为一个数学家,因为他很喜欢钻研数学难题。初中的时候想成为一个科学家,现在的梦想是想从事IT业,实现财富自由。我问孩子你实现梦想的那天会怎样呢?天气怎么样?你会穿什么衣服?会有哪些人见证你的成功?让孩子描述他梦想实现时的情景,越清晰越具体越好,让这些图像深深印刻在孩子的脑海里。然后和孩子分析,要达成这个目标,应该考上哪一所大学,要想考上这所大学,初中应该怎么过,高中三年应该怎么规划,查一下当地这所大学的分数线,应该在班里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名次,这样一步步的把梦想落地,分解成一个个具体可操作的小目标。这样,在梦想的指引下,孩子就会焕发出强大的学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