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喜欢颜值,无颜不欢;有人喜欢内涵,偏好才华,那么你呢?
现象:貌似老一辈人都喜欢看一个人有没有才华,有没有内涵,靠不靠谱,演员大多喜欢演技派,更重内涵。而我们现在年轻人好像又是对颜值情有独钟,喜欢的明星多是俊男靓女,更重颜值。
我觉得这个现象特别有意思,也准备好好思量一下原因。
①从需求分析:一个新产品或者服务的诞生,最初是为了满足基本使用需求。
比如说在六七十年代,有双差不多的鞋子,耐穿就好了,没人会去关注鞋子好不好看。等到现在鞋子的品类丰富,品牌林立,设计多样,鞋子从最初耐用舒适的需求到现在延伸为好看、便于配搭、有品牌等需求,人们对于外观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
面对海量的产品和服务,我们没有精力去逐一详细了解,我们只会去看更容易接触,更抓眼球的。
②从注意力分析:在移动互联网之前,我们尚未进入随时在线阶段,我们接触信息品类也并没有这么方便,因此有大段的时间去了解、思考和抉择。
移动互联时代,智能手机的出现,开启了新的时代。社交,工作,娱乐等需要,让我们的注意力不断分割。单从微信而言,我们没一会儿就要看微信,或私聊群聊,或刷朋友圈,或摇一摇漂流瓶,或玩微信游戏。
除了微信之外的占据注意力的App就更多了,微博、内涵段子、喜马拉雅、淘宝、QQ、网易云音乐、唱吧、优酷、美图秀秀等等,我们的注意力在手机上各App之间不断转换,每天无数次摸出手机,形成了所谓的碎片时间。
因为随时on line,因为注意力随时切换,因为海量的信息与内容,所以我们不可能把每个长篇累牍的内容都看完,我们只会在意自己感兴趣的。
颜值决定事物能否很快抓住我们的注意力,吸引我们的眼球,而内涵代表着具体的使用体验,决定着我们是否会为之吸引,长期保持关注。
再返过来看最初老一辈人的偏好和年轻人偏好的差异,有物质从匮乏到充裕的影响,也有获取信息方式的影响(前者主要从报纸,电视,电脑上获得信息,后者主要从手机上获得信息)。
前者仍习惯于获得完整内容,后者更倾向于短平快的内容。
正如那句话: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还有那么一句话: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
颜值、才华、人品,稳定性依次提升,没有人会喜欢华而不实徒有其表的东西,但好东西若不在意包装,可能连被看到的机会都没有。颜值是内涵的门面,内涵是颜值的支撑。
虽然我们的生活方式因科技发生了改变,但我们获得幸福的本质并未改变。我们想要学习获得成长,靠碎片时间的匆匆一瞥是不够的。我们想要获得相伴一生的佳人,光看一眼外在也是不够的。
好的事物都需要我们付出时间,也值得我们付出时间。
【路途心声】
最近很喜欢琢磨一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因事物外在的表象总有千百种呈现,而内在的道理往往简单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