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江光荣教授在中国地质大学的讲座《心事 心病 心疗》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前几天,我有幸现场聆听真人版,受益颇多。当然了,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要记录教授讲了什么,因为工作人员会把它转译成逐字稿;我呢,只是想用文字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为什么喜欢这场讲座。
跨界:用跨学科的视角讲述心理学的那些事儿
不同学科之间是可以融汇贯通的,这个道理不难懂;但这句话有个潜在的前提:你得掌握不同学科的知识架构,用现在比较时髦的说法,就是“跨界”。当然了,光有不同学科的知识还不行,你还得把它深入浅出的表达出来,要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不能让别人觉得你是在卖弄。所以呢,不是所有人都能玩转“跨界”这个概念的,江教授就做得很好。
在整场讲座中,江教授多次使用计算机方面的术语,帮助听众理解复杂的心理学概念(毕竟现在是计算机网络社会)。举个例子:他把精神疾病分为三大类,分别是硬件原因为主的心理问题(重性精神病、脑器质性疾病)、软件原因为主的心理问题(人格障碍、神经症)和运行环境原因为主的心理问题(适应障碍、婚姻择业困惑等)。其中的“硬件”表示心理问题产生的先天生理学基础,很多研究表明许多心理问题的根源在人脑;“软件”表示个性心理品质,境界高一点、格局大一点、心胸广一点,很多心理问题都不会产生;“运行环境”表示人的生长环境,就像一般的电脑很难在珠穆朗玛峰上运行一样,人在非正常的环境下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相比于ICD-10把心理疾病划分为复杂的17类,江教授的分类是不是很生动形象呢?不仅如此,其分类依据是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简单明了,可以大大减轻非专业听众的认知负担。
我们都有体会,心理学本就比较深奥,以至于有时我们为了给别人讲明白一个问题反而把自己给绕晕了。下回呢,就可以像江教授这样,从别的学科出发、用听众能听懂的话语来表述心理学,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圆融:笑着表达自己的强势主张
有才的人大多很个性、有脾气;不过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人们还挺喜欢他们的这个样子。话说,微笑的强势着,让人又爱又“恨”,这才是一种难以忘怀的体验。
江教授说,人的心事无外乎两类,一类是“想要”,另一类是“怕失”。听上去是那么有道理,可还没等大家仔细想,他笑着说,不信咱们打赌,如果你们可以找到其他的类型,我,就输了。天哪,做学生的,我们怎么敢让您输掉呢,何况您的分类那么全面。
学心理学的人都知道,精神病学家向来看不起心理学家的工作,而心理学家呢,总是理性的反对着他们的声音。有一次,江教授和同济医学院的某位教授聊天,那位教授感慨精神医学的学生很不容易,要背诵那么多的诊断标准,最后得出结论,精神医学的地位比心理学高。江教授听着就来气,笑着对那位教授说,你别提什么诊断标准,你随便去找一个心理学研究生,给他三个月的时间,如果他背不下来,我就从楼上跳下去。虽然江教授是当玩笑讲给听众,但这确实是拿生命在捍卫心理学啊,不管那位教授怎么看,在场学心理学的学生顿时感觉很爽,燃烧起一种必须把心理学发扬光大的斗志。
这个社会不断地告诉所有人:变化才是世间不变的真相。所以,我们再不敢坚持自己的个性、不敢坚持自己的主张。也许,现实条件真得不允许,但是,如果你有机会把你想说的话说出来、把你主张的东西表达出来,那么你一定要这么做!你敢说,就有人敢信。
分维:积累灵光一现的瞬间
每一天,我们都会有很多“灵光一现”的时刻,比如说,突然想到一个好点子、一句很有道理的话、一个看待问题的新视角;但是,它们真得稍纵即逝,如果不及时记录,恐怕要等好久才能再找到它们的踪迹。(强烈安利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当然,记录是一个方面,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要把这个新的点准确的放进你的记忆宫殿里的某个位置。这就要求你逻辑清晰、善于把复杂的事物分成不同的维度。
就拿“心事”这个概念来说吧,它本来是老百姓的口头语言,江教授愣生生的给它从学术的角度划分成五个维度。从时间维度上看,心事无非是指向现在,或者聚焦未来;从性质上看,要么是“想要”的心事,要么是“怕失”的心事;从立场上看,你的心事要么关于我,要么与我无关;从体验上看,心事要么给你带来积极的体验,要么给你带来消极的体验;从心事带来的心理负担的维度看,不是高就是低。你可以把你的任何一个心事带进去检验,基本都能在这五个维度上找到相应的位置。
讲座当天晚饭时,江教授对“立场”这个维度突然又有了新的看法。他说世界上最要命的心事就是执着于我的心事:执着于生,坚决不肯死;执着于爱,不到手就让你死;执着于酒精、毒品,吃了嗨到死。我生、我爱、我嗨,都是执着于我,很可怕。再回顾整个佛教的教义,讲的就是要“超越我”;不仅是要“破我执(有个我,去破它)”,更要达到无我的境界。通过这番思考,江教授不仅完善了心事及五个维度的具体内容,更实现了跨学科的交融,为自己的观点找到了有利支持,听众也更信服。
其实,大学者的光环,也是用小行动累积起来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性的思考,把观察到的有价值的东西进行维度划分(实质是探寻本质),及时记录突然光顾的灵感,周而复始,积少成多。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一堂好的讲座,不仅要用耳朵去听,也要用心去体会它好在哪里,当然也意味着行动,把你从这里学到的好东西付诸实践、最大化的实现它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