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新年伊始,现代的新年似乎少了儿时的鞭炮爆竹声、少了走亲访友大家围坐在餐桌旁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的浓浓年味,反而如今的新年多了几分安静、多了几分现代的特色。
记得小时候过年就是穿新衣,肆无忌惮地吃糖果、巧克力,似乎只有这时父母才不会限制你的行为。儿时的大年初一,爸爸会亲自早起在厨房包汤圆,每次大年初一全家老小都会吃一碗汤圆,预示着一年团团圆圆、顺顺利利。而如今这一传统在我的小家依然保留,只是不再是自己动手包的汤圆了,而是在超市提前采购好的龙凤汤圆。我通常喜欢吃6个,预示着新的一年顺顺利利、六六大顺。今年尝试了给我家小小马吃几个汤圆,他表现得无比欢乐,声称第二天还要吃。对于汤圆的馅料,我并不喜欢吃肉馅的汤圆,而是一如既往地钟爱传统的芝麻汤圆,连豆沙都不能满足我的味蕾。可能芝麻比豆沙来得更甜、更腻吧。芝麻汤圆的那种甜与香味令我沉醉,咬上一口芝麻带着汤汁流了出来,让人看了有垂涎三尺的感觉,大有再来一口的欲望。
儿时新年的另一期盼便是收红包了。虽然这些红包最终都到了爸妈的口袋,但收到红包的那刻大有一种这是属于自己的财富的快感。我父亲家亲戚特别多,父亲有9个兄弟姐妹。老大即我的大伯父的孙子孙女也就是我的侄子、侄女有些都和我年龄差不多大,可见在我的大家族里和我同龄的小朋友还是很多的,所以大人们相互送红包只能意思意思,略表心意。记得我小学时也就是90年代初,我拿到的红包通常是20元,当时买一套衣服似乎也就10元吧,所以拿到20元已经是相当不错了。直至到了高中大约是2000年吧,压岁钱涨到了100元或是200元,真是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收到的红包数也水涨船高啊。高中时期我有一个堂哥,父母离异了,每次亲戚给他的压岁钱也会相比其他人多一些,因为这些钱是用来支付他来年的学费的。而在我家有一个小小的传统,每年过年爸爸妈妈也会给我封一个红包,并且在除夕夜晚趁我睡着时放在我的枕头底下,这样第二天一早我醒来时就可以在我的枕头底下翻到父母为我准备的压岁钱了,真的是压一压,岁岁平安。那种收到压岁钱的感觉大概就像小朋友收到圣诞老人的礼物一样欢乐吧。反正内心很满足、很开心。而如今我已长大,不再收别人的红包,而是需要为下一代准备压岁钱、给上一代准备一份新春的祝福。所以过年对于我们来说真是一笔蛮大的花销。
虽说不再收红包,但随着社会的进步过年有了一种全新的现象:微信抢红包。这个恐怕就是现代人所热衷的吧。虽说都是几元的小红包,但积少成多最终的数字也的确惊人。打个比方今年大年夜我查看微信零钱时还有200多元,之后吃年夜饭时各大微信群都开始了红包争夺战,我也边抢边发,也是一时起了兴致就给大家时而发一个,这个群发一个、那个群也发一个,发了不少,当然也抢了不少,然后当我大年初一再次查看微信零钱时里面显示只有80几了,自己也没搞清楚钱都去哪里了。看来想通过微信抢红包发点小财的如意算盘是我把它想得过于美好了。有时发了一个红包,然后得到了小伙伴的赞扬,如群里有人高呼“发红包的人真美丽”,于是我一乐呵就顺手又发了一个来犒劳嘴甜的人,就这样钱就不知不觉得“溜”走了。真的是没有掏出真金白银,没有任何钱瞬间变少的感觉。这就好比消费时总是拉信用卡、支付宝付账,“买买买”时欢乐得很,但每个月的账单来临时就开始一脸蒙逼状了,后悔自己消费时头脑不清醒。
过年的另一传统大约就是在家吃饭吧。还记得小时候吃饭都是一大家子围坐在圆桌旁,铺好一次性的桌布,然后一家人挤得紧紧的坐在一起享受美食,边吃边看电视。而如今大多数人选择去饭店吃年夜饭,据说年夜饭都是要提前至少大半年预定。而且有些饭店晚饭是分2场的,5点一场、7点30另一场。餐厅为了应对年夜饭的大客流方便厨师准备,通常年夜饭都是规定好的套餐,不能随意任意地进行点菜。所以现在的年夜饭是吃什么呢?我想应该就是吃个家人团聚、吃个温暖的环境吧。论菜式并不好、论服务也只能说一般般、论餐厅的氛围更是在除夕这天显得乱糟糟,所以我总结为大家图个方便、图个省事。忙活了一年了,特别是年前都是累成狗的生活节奏,谁还有心思、有精力为一大家子准备一桌丰盛的年夜饭呢?好吧,这也是种不错的选择。除夕了,也该歇歇了。但我依然怀念小时候边看电视、边吃年夜饭的情景。自从在外面吃年夜饭后,似乎就没有完完整整地看过一集春晚,而只是一些零碎的片段。
说到新年不得不说说春晚。春晚是万众瞩目的电视节目,全国各地的观众期待已久。每次春晚结束后在大年初一的早上就会有各种关于春晚的评论出现在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有时好评与批评的声音此起彼伏,甚至会出现两大阵营的人吵得不可开交。记得在虎年,央视春晚请到了小虎队的成员来献歌,那是我们青春的回忆;记得王菲在某一年的春晚上献唱“传奇”,真的是触动到了我心灵的深处,被她的歌声深深打动。通过上春晚可以让一位明星迅速走红,通过上春晚一个人的知名度可以瞬间变得家喻户晓,所以能上春晚绝对是一件值得自豪和荣耀的事情。而如今对于春晚的讨论声已经显得不再那么热烈了,取而代之的是平静。昨天听亲戚说现在明令禁止一些微博上的大V号就春晚的好与坏进行讨论或转载。似乎过新年就少了一大谈资。
年前在做一档美食纪录片《汪姐私房菜》,主人公汪姐说到:作为父母需要会烧菜,这样留给小孩子的回忆是美好的,每个小孩都应该记得妈妈的味道,不然是会有遗憾的。我们儿时的春节还是相对传统而丰富的,相比现在的确多了很多精彩的瞬间。而我们带给孩子的新年难道就该是这样的平淡而乏味嘛,或者在自家营造一点特别的新年氛围或者小小的仪式,让小朋友也体会一种新年的味道,这不失为一份美好的回忆,也是为人父母的我们能为孩子准备的一份不错的新年礼物。若干年后当孩子们再回忆起他儿时的新年时也不至于无话可说,而是觉得儿时的新年是那么的与众不同而令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