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龙诗词小赏3(“陈柳”)


【松江(云间)陈子龙(卧子),“云间诸子”之首。儒家视角下“明朝最后一个大诗人”。宅心仁厚,早负才名。后抗清死节,谥号“忠裕”。年长杨影怜(柳如是)约十岁。

崇祯六、七、八年(1633、1634、1635),陈、杨热恋,在松江有同居史。

崇祯九年(1636)起,杨影怜漂泊盛泽、嘉兴、杭州间,与陈卧子藕断丝连,未成正果。

崇祯十三年(1640)底,柳如是归常熟钱牧斋。

终柳如是(杨影怜)一生,卧子之影响一直存在】

崇祯八年(1635),卧子和小杨即将分手。

卧子万般不舍,却也无可奈何。


他所能做的,就是用秦观《满庭芳·送别》的韵,填了一首词,《满庭芳·和少游送别》:


紫燕翻风,青梅带雨,共寻芳草啼痕。

明知此会,不得久殷勤。

约略别离时候,绿杨外,多少销魂。

重提起,泪盈翠袖,未说两三分。


纷纷。

从去后,瘦憎玉镜,宽损罗裙。

念飘零何处,烟水相闻。

欲梦故人憔悴,依稀只隔楚山云。

无非是,怨花伤柳,一样怕黄昏。



【小柳非常珍惜和喜爱卧子的《满庭芳》词。

和牧斋婚后,还把这首词题写在闺蜜的扇子上。

以至于后来有些人误以为这首词是小柳的作品。】


(其间卧子还有两首长诗,另篇赏读。因为这些诗词的影响,小柳发出了回声。“寒柳”一词,正来自卧子诗“垂柳无人临古渡,娟娟独立寒塘路”)


崇祯十二年(1639),小柳选择了秦观的《金明池·春游》,和其韵,新填一阕。

首先从形式上,和卧子保持高度的一致。

《金明池·咏寒柳》:


有恨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

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

况晚来,烟浪迷离,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

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

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

纵绕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

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

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再过一年,崇祯十三年(1640),《金明池·咏寒柳》已经有了一定的传播范围。

柳如是和牧斋的好事,经过几位热心人的牵线搭桥,也已经进入关键阶段。


中秋节那天,苏州大雨。

一代文宗钱牧斋,有点焦躁不安。


他读到了小柳的《金明池》,更加担心好事不成。

不喜欢、不擅长填词的牧斋,罕见地填了一阕《永遇乐•中秋大雨》词。似乎有和“陈、柳”一较高下的意思。


八月十六晚上,又填了两阕《永遇乐》,一为“十六夜见月”,一为“十六夜有感再次前韵”。


八月十七晚上,又填了一阕《永遇乐•十七夜》。


四阕《永遇乐》,用韵是一模一样的。也即自己次韵自己。


牧斋以“粗豪”的作诗手法填词,韵味“惨不忍睹”。

还要顾左右而言他,欲盖弥彰。


不忍全录,有损牧斋形象。

整体看,十六夜第二首稍好。


每一首最后一句尚可。

存之,以观“次韵”之妙:


应自恨,青天碧海,茫茫奔月。

须记取,当歌对酒,明明如月。

何日里,并肩携手,双双拜月。

凭谁把,青天净洗,长留皓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松江(云间)陈子龙(卧子),“云间诸子”之首。儒家视角下“明朝最后一个大诗人”。宅心仁厚,早负才名。后抗清死节,...
    髙風阅读 570评论 0 0
  • 题记 陈寅恪先生说:“勺园一地,乃钱柳因缘得以成就之枢纽。”纵观钱谦益和柳如是姻缘的各类文章,大部分是戏说。关于钱...
    陸一山人阅读 2,373评论 0 8
  • 【偶读《王汎森:<柳如是别传>是陈寅恪晚年的史学实验》(《三联生活周刊》2019年第44期),其中一段话,深以为然...
    髙風阅读 4,056评论 1 4
  • 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总一...
    西吴大叔阅读 1,129评论 0 0
  • 我是黑夜里大雨纷飞的人啊 1 “又到一年六月,有人笑有人哭,有人欢乐有人忧愁,有人惊喜有人失落,有的觉得收获满满有...
    陌忘宇阅读 8,629评论 28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