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腐苔
舌象特征:腐苔是一种比较厚的苔。其苔质颗粒粗大而根底疏松,如豆腐渣堆铺舌面,边中皆厚,揩致可去,称为“腐苔”。
若苔上黏厚一层,有如疮脓则称“脓腐苔”。
若舌上生糜点如饭粒,或满舌白糜形似凝乳,厚薄不一,轻者仅见于舌的一部分,重则满舌皆是,甚则蔓延至舌下或口腔其他部位,揩之可去,玄旋即复生,,称“霉苔”或“霉腐苔”。
凡属腐苔者,皆具有苔质疏松而厚,苔易刮去的特点。
临床意义:主痰浊,食积为患。腐苔的形成,多因阳热有余,蒸腾胃中腐浊之邪上泛,聚积舌面而成。故有“厚腐之苔无寒症的”得说法。
相关舌象:主要有以下几类:
1,若病中,舌台由板滞不宣而化腐,由腐渐退,渐生薄白新苔,此为正气胜邪病退之象:如因久病胃气匮乏,不能续生新苔,已生之苔不能与胃气相通,渐渐脱离舌体,浮于舌面,雌此属无根苔,是病重的征象。
2,脓腐苔多见于内痈(肺痈,胃痈,肝痈,肠痈)或邪毒内结,是邪盛病重的表现。
3,霉苔多因胃肾阴虚,湿邪内踞,虚热与湿毒蕴郁熏蒸上泛而成。
说明:“辩舌指南”中认为:霉苔“此由胃脘腐败,津液稀化为浊腐,蒸腾而上,循食道,上泛于咽喉,继则满舌,直至唇齿上下腭皆有糜点,其病必不治也”。清.石寿堂“医原”指出“此因胃肾阴虚,中无砥柱,湿热用事,混合熏蒸,证属不治”。其轻者,仅见舌之局部,是正虚邪盛之候,其重者是津液稀化腐浊,病情严重,预后不良。一般多见于危重患者或营养不良的小儿。
总之,腻苔多属阳气被阴邪所遏,为寒湿夹痰或为湿热夹痰;腐苔多为阳热有余;霉苔则提示正气衰败,多属危候。“辨舌指南,辨舌之津液”中有“腐者无迹,揩之既去,为正气将欲化邪;腻苔有形,揩之不去,为秽浊盘踞中宫”的说法。
治疗原则:以祛湿,化痰,消食为主。宜清降导下。若胃气衰败者,应加益胃之品;气阴两虚者,宜加补益气阴等扶正之品。“辨舌指南”中说:“腐与腻不同……厚腻之常苔,为阳气被阴邪所抑,必有湿浊,痰饮,食积,淤血,顽痰为病,宜宣化。一为阳气有余,一为阳气被郁,盖厚腐之苔无寒证,由胃阳,浊蒸,浊气上达,故苔腐厚,忌用温燥宣化之剂,尤忌发表,宜清降导下,或中有直槽,气虚不能运化之故,宜补气,不得因苔色尚白而温表致,宣燥之。”极具临床参考价值。
提示:据陈泽林霖,贝润浦所著,“舌苔与疾病”,于临床报道:霉苔多因体弱,或过量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广谱抗生素等导致机体免疫机能低下,抵抗力极差,菌群失调,霉菌乘机生长,繁殖所致。此苔一般先见于舌的一部分,接着可蔓延至全舌或整个口腔。霉苔对霉菌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