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片名而言,《无问西东》成功地让我懵逼了,这电影讲什么东西?越看我越发现,这原来是一部活生生的校友回忆录!
从第一个画面开始,《无问西东》就展现了一所大学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景观。这座混合了希腊和罗马建筑风格的古典柱廊式建筑位于清华大学大草坪的正北端,建于清华大学初创时的1921年,是当时中国大学中最大的礼堂。
这座近一百年的建筑,至今仍在,2008年我参观清华大学时也去膜拜过。电影也从它开启了满是回忆的一幕幕。
《无问西东》展现了清华大学随着时代变迁而发生的变化,描绘了几位清华师生色彩各异的人生经历。生生死死,是是非非,有深情,有道义。时代的变迁赋予了影片极大的张力。一个一个故事虽然发生在不同的年代,但都让我们唏嘘、感慨。
印象最深刻的是陈鹏去西南山间小村寻找王敏佳,好巧不巧,王敏佳正好去西北大漠寻找陈鹏,两个人相互错过的片段。
一个人在满目疮痍、破败不堪的土屋窄巷中曲折前行,另一个人在日升日落、荒凉无垠的荒漠中艰难跋涉,两个人都迫切想要找到对方,却又刚好错过。这时,耳边响起了钢琴声,那由慢到快,由弱渐强的旋律如此熟悉。是我早已听过,而且喜欢的《between worlds》,没想到导演居然用了这首音乐,而且是完整的,从第一个音符到最后的一个音符。
整整三分多钟,随着音乐,大漠和山林两个相隔千万里的世界,两个相爱却无法相遇的人。音乐和画面确实绝配。
让我不由得相信,也许真的存在平行时空。
在我小的时候,清华大学是如雷贯耳的名字。虽然还在幼儿园,但是我已经知道它是最好的大学之一。我也曾梦想过到清华北大读书。
第一次到清华大学已经是2008年了,那是北京最好的日子之一,奥运会开幕之前一个月,整个北京都做好了准备,特别是湛蓝的天空。
在北京好友卿的帮助下,我独自畅游了北京几天,其中一天就去参观了清华和北大,那可是从小耳濡目染的名字,要满足一下儿时的梦想。
回首我过去的小半生,居然大半也都是校友回忆录,小学、中学、大学,记忆中印象深刻的那些面孔,居然多半也都是老师同学、师兄师姐、师弟师妹。
就在那一年,发生了汶川地震,当时我在石家庄实习,正好远远地避过,据说当时还留在重庆的同学们在操场上打了一夜的地铺。
给我介绍实习工作的是高中同学、至交好友阿俊,他当时在石家庄读书。7月份实习结束,我要独自去北京旅游。他送我到火车站,那是我第一次坐动车。后来,我们又见过几次面,都是那么匆匆,谁曾想他今年四月竟意外去世,留下妻子带着一对可爱的儿女。
最近又看到他的微信朋友圈更新,孩子们依然可爱,而且长高了,长大了。
记得在大学的毕业纪念册上,我的留言是“希望未来的某天,我们能够聚在一起,讲讲自己的传奇故事”。我想到时的精彩,一定不比《无问西东》差。明年就是毕业十年了,群聊里大家开始提起当年的约定。
我常常不经意地想起那些过往,也总是提醒自己为明天做好准备。
也许真的应该无问西东,走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