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末的南方城市,天气一天比一天灰败、阴冷。离新的一年只剩两个月,却频频听到朋友们准备离职的消息。其中最令人感慨的,还是M的故事。
M从事IT行业,打定主意离职后,陆续面试了好几家公司,但都达不到理想的薪资。
“HR告诉我,现在业内就是这么个情况,巨头公司都在裁员呢,工资实在是提不上去。”M特别沮丧,跟我抱怨这个行业越来越不好做,恐怕没什么前景。
正好那时,圈内的熟人突然同时撤离北上广,就连最好的朋友也在考虑着转行。这些事让M更确定,不是自己找不到好工作,而是整个行业大环境不好。
不知怎地,这件事一直徘徊在我心里很久。作为一个写作者养成的那点敏感,我有了对这个行业做更深入了解的想法。于是,我又询问了另一位做IT的朋友L。
L告诉我,自己并没有那样的感觉。碰巧她最近也在找工作,下午正要去某品牌手机的外包公司面试。我突然就明白了,M的抱怨,主观成分占得比较多。这样自我安慰式的开脱,源自于畏惧。
毕业一年半,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社会是有门槛的。特别是一些高薪行业,除了学历,还要看经验和能力。而初出茅庐的新人,在经验、能力尚不完备的时候,除了正视自己,低下头来努力修炼,就没有其他的捷径可寻。
人都有畏惧的时候,畏惧竞争,因为它太残酷、激烈。它让我们每天累得像狗,甚至做梦都在考虑工作的事。但是,不得不承认,竞争所带来的成长也是迅速的。
对于个人来说,最好的状态,是跟自己比。可如果明显感觉到来自同行的压力,看见别人已经超出你那么多,就不能视而不见,不屑一顾地安慰自己“我只跟自己比”。
人年轻的时候,是面对贫穷最有勇气的时候。因为本就一无所有,也不怕失去太多。但我觉得,同时也应当意识到,这是可以攒点狠劲,多吃点苦头的时候。人生这场马拉松,精力充沛的时候不跑得快一点。等到年纪、体力都不允许你去冲刺时,即便有心拼搏,也只能望洋兴叹。
之前在网上有一个很火的视频,采访毕业一年的年轻人,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状态。视频一出,戳中了很多人的心,有同感的人纷纷转发。
但我不喜欢这个视频,它散发出一种刻意制造的沉重气氛。初入社会、无所适从,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每个人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只不过我们成长、成人的这个时代,媒体更发达,于是一些现象、情绪被无限放大。
找工作面试时,行业里薪资高的工作通常要三五年以上的经验值。开始时我不懂为什么,后来年岁渐长,人事渐通,知晓三年、五年可能是人一生的分水岭。
就拿视频里的人来说,过个三五年再去采访他们,他们定不会是同一种手足无措的模样。有人会变得淡定从容,对于曾经手足无措的事游刃有余,并且凭借努力过上体面的生活;而有的人会颓败之气更甚,因惧怕而退缩,进而成为彻底被社会打倒的人。
有一句话说得好,虽忘了出处,但记忆异常深刻:“如果你现在不按照你想的去过,那么你以后就要照你过的去想”。
只能按照我过的生活去设想,细思极恐。人生唯一的不幸,是处处受限、捉襟见肘。是现实越艰辛,你越照见自己的无能为力。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最大的愿望还是做一个普通人。但普通人跟普通人之间,也是有区别的。我理想的状态是像一座冰山,只让人窥其一角,但自知有蔚然可观的全貌。风来,我不怕;雨来,我亦不惧。若是遇到重物的撞击,就不动声色将它沉到海底。
在那之前,我要面对自身的畏惧,软弱,也要经历一些手足无措、昏天暗地的时日。但相比于未来某天的无能为力,我更愿意向前一步,闯过这些关口。毕竟,年轻是犯了错,上帝也会原谅的阶段。即便是吃些苦头,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最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