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每个刚起步的写作小白,都渴望在不久后能妙笔生花,成为炙手可热的内容IP,开启属于自己的新媒体时代。
然而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特别是那些刚入门写作小白,你的状况极有可能是这样的:
揪着为数不多的头发猛薅,苦思冥想后文档还是一片空白,一声怒吼「救救孩子吧,写不出来啊!」
千辛万苦码了几千字后,不禁为自己的劳动成果点赞,感叹「我就是个平平无奇的写作小天才」。然而,发给编辑却了无音讯......
从一个无从下手的小白,到靠勤补拙的码字工,再到朋友口中编辑的「心头好」,我整整笔耕不辍了两年。无论是写作人提笔无文的焦虑,还是投稿被拒的心酸,我都太过了解。接下来,我就从自身经验出发跟大家好好唠唠「新手该怎样练习写作」,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之路有所启发。
一.「写不出来,这可咋整?」——开发思维,多训练
相信每个新手在初期写作都会遇到「写不出」的难题,而且越是无从下手就越茫然无措,越是耗时过长就越焦虑无果。
正如我的第一篇稿件,虽只有短短 2000 字,但却花费了 7 天的时间。在那一周里,我几乎每天都左思右想、想法删删改改,但最终都一无所获,其中光是选题和构思就耗费我整整三天。
后来我一边听视频课,一边看书练习,最后摸索出些经验,现在的我终于可以轻松日更这项任务了。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经验:
l 冥想自由创作。
写作讲究谋篇布局和行文框架,但若过于陷入其中,便会束缚灵感,局限思维。特别是对新手小白而言,很容易在写作之初揪着选题不放,越是苦思冥想,越是毫无思绪。
而冥想恰恰可以消解这种困顿,让你在放松中自由想象,发散思维。正如《文心雕龙》所言:「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yue)五藏,澡雪精神。」意思是说,人在酝酿文思的时候,应保持内心平静,摒除无关杂念,以一种纯净不躁的心态去贯穿创作始终,只有这样你的思维才不会被局限,你的文字才能被感同身受。
所以当你写不出东西的时候,不妨试试这个办法:
三个深呼吸后,任由思绪左冲右撞,不给思维设限,只需要在脑中提取你想要的输出的内容即可。随后开始敲击键盘,想法就会自然而然的出现。你可以先写上日期,再把题目标好,让思绪慢慢聚拢,神经突出开始链接后,输出就会轻松很多。听起来或许有些玄学,但不经意有时就是最好的创作。写作本就是悦己怡人的,不必顾此失彼。
l 随时随地记录下你的小感悟。
我平常会读一些哲学书籍,其中对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印象颇深,并影响着我的创作观念和生活态度,在此也将这句话分享给大家。
如果说思想是人存在的内核,那么文字便是承载思想最强有力的符号。因而要想写出好文章,形成自身独特风格,就必然要赋予文章思想,在写作中流露对生活的思考,或真知灼见,或真情实感。然而,感悟不常有,灵感也稍纵即逝,创作人必须要养成随时记录的习惯。
其实,生活中很多文艺工作者都有记录灵感的习惯,如郭德纲先生就喜欢用小纸条,每次创作的时候,就掏口袋,把这些灵感的小纸条整合就是一个新段子。我们也是一样,但纸笔太麻烦,手机备忘录就很不错。我的个人习惯是用传输助手,这样直接发送到电脑上,便于收藏和整合。
l 要成功先发疯。
写作需要天赋,但更需要刻意练习,甚至如果你的努力微乎其微,根本轮不到你来拼天赋。所以,写不出文章就多看别人的好文章,先从拆解精华和模仿开始,找到感觉后再开辟自己的写作风格。这一过程,必然要多写多练,有条件的情况还可以请教大佬修文指正,会跑的更快。
把自己写作的频率提高,保证每天都能输出一定的内容,这样时间长了自会有手感。当然,写作也要循序渐进,不可狗尾续貂。有时候宁可每天保质保量地写 100 来字,也不要贪图字数多,一上来就准备五六千的工作量,除了打消自己的积极性意外,就只剩一堆废料了。
总之,今天写稿要狠,明天地位才稳。油多不坏菜,礼多人不怪,那写得多自然好处多。量变决定质变,手感好了,自然下笔如有神。
如果你依旧有灵感枯竭或提笔断思的情况,可以尝试听听专业老师的技巧干货,推荐大家加入知乎推出的《零基础写作直播课》,会有知乎盐选专栏资深制作人、真实故事大赛评委为你直播分享创作技巧,在线交流创作困惑,限时免费,希望能解决大家的难题。
二.「都怨手机这个小妖精,把我魂都勾走了」——设立写作盒子空间
干完饭本想着静静心开始输出文章,结果打开手机一刷就到了半夜,下班后本想认真收集素材,结果打开手机资料不知不觉就成了娱乐八卦。
手机成了我们新手小白写作路一大拦路虎, 在写作之初,我自己也是一个重度手机依赖者,常常屁股还没坐热,就想会不会有人给我发消息,会不会有什么惊天大瓜。一写就分心,人在家中坐,魂在天上飞。
那么,该怎样有效治疗这种「病症」呢?我的建议是,每当你注意力无法集中的时,就立刻强制自己进入「写作盒子空间」。
简单来说就是设置特定创作时间,选择无干扰写作地点,以高度自律和强自我管理来培养写作习惯。对于写作盒子空间的设定,我又以下建议:
l 固定时间:一到 8 点就准时坐在书桌旁,把手机关成静音,远离自己的视线范围。从写 5 分钟开始把时间拖长,让自己的大脑养成习惯。
l 固定地点:不要选择床上、沙发上这类柔软的放松区域,一定要坐在办公桌前,保留写作的仪式感,进行头脑风暴,让自己的身体形成肌肉记忆。
把自己丢进这个固定的写作盒子空间,养成习惯后,自然水到渠成。而思维也会在远离手机后变得更加敏捷,没有「垃圾内容」的熏陶,文章的质量也会提升。
三.「这可是我的大作,这些个没眼力见儿的家伙」——是骡子,是马?你得用“反馈”说话
在写作的最开始,我们常常会出现自嗨的情况。一通输出行云流水,发给编辑却再无音讯。到底是「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编辑只是恰巧无法欣赏你的才华?还是你的文笔硬实力不足,无法达到投稿要求?
我想对于这个问题,解决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公开写作,即建立自媒体账号,将你的文章发送到平台上,以读者的反馈维度检验质量。如知乎,可以根据点赞数、阅读数、分享数、评论数来判定自己的不足。
点赞少说明你的选题不符合大众的所思所想,阅读少说明标题吸引力小。读者的评论就是给你最真实的反馈,而分享就是最大的肯定。
对于新人而言,反馈尤为重要,能让我们更好的了解自己的优势,并在不断发现问题时,对自己的内容进行修正改进。
各位写作萌新,请把握好新媒体时代的机会。五分钟的成名机会,人人都有。但前提一定是手里有货、肚里有墨,才能将自己的价值最大化。
写不出来就用量变来决定质变,总被手机抢走时间就创造一个独属于自己的写作盒子空间,想要避免自嗨的尴尬就尝试公开写作。再次推荐大家加入《零基础写作直播课》,不仅教你如何写出高质量文章,更教你如何根据媒体调性实现写作变现,通俗易懂,实战性强,很适合新人入门。
愿大家写作笔笔顺畅,新媒体进修之旅漫长,你还有什么好的想法,留言给我,一起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