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秋冬交替的季节,科里高血压脑出血的老年患者仿佛一夜间增多了起来。原来宽裕的病床此时已经到了供不应求的地步,那些择期手术的病人,在术前检查阶段不得不被安排在病房走廊临时所加床位进行过渡。而每天泡在班上的我们更是忙的不可开交,总感觉时间过的飞快,快到还没来得及喝口水润润嗓子,就已经到了下班的时候。
在这种忙碌的情形下,如果连续不停的工作几天,就特别渴望能够有一天休息让身心得以放松。之后,再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临床工作之中,以免因状态欠佳而给琐碎的护理工作带来差错事故的隐患。
终于盼来了一天休息,在没有上班时间在脑海萦绕的情况下,本以为可以肆无忌惮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却不知在下午临近下班的时间却接到了科室的电话,让临时去科室给一位80多岁的老先生置中线静脉导管。
对于中线导管这项技术,科室开展的时间并不长,还没有达到多人可以操作的地步。由于还没有在科室普及,每次置管的时间我们都安排在正常上班的时间,这样不但便于班上的人观摩学习,也防止万一遇到特别难穿刺的血管,一旦穿刺失败,更便于从别的科室搬来救兵。
而把置管时间安排在下午接近下班的时候,这还是第一次。心想,这一定是遇到了特殊情况,不得已而临时做的决定。
于是,放下手中刚洗好的一把蔬菜,顺手拎起一件外套,确认近视眼镜放在包内,提起包,一边穿衣服,一边下楼,直奔医院。
到了科室才知道,这位80多岁脑出血病人的血管已经到了无论怎么找都扎不进去的地步,而且,这位病人还用微量泵泵入着血管活性药物,需要24小时不间断的维持着静脉输液。在这一天当中,不同年资的护士各自利用自己长期修炼的内功,分别使出了洪荒之力,扎了三个静脉留置针,才勉强维持到了现在。当最后一个静脉留置针渗出后再也找不到任何血管可以穿刺的时候,护士长征得家属同意,决定在彩超下经深静脉给病人置一根中线导管,以用来维持病人后续的静脉治疗。
拿起彩超探头,涂抹上耦合剂,仔细查看老先生的血管,贵要静脉比一般人细了许多,那在彩超下只有豆子大的血管,对于我这样一个初学者来说感觉还是有些难度。而且老先生处于朦胧烦躁状态,不懂得如何配合。在病人痰液较多,没有建立人工气道的情况下,也不敢贸然应用镇静剂。更何况,此时此刻,连一条应用镇静药物的静脉通路也没有。
根据老先生的整体情况,为了置管能够最大程度的成功,还是想找到自己相对有把握的血管再进行穿刺。
于是,顺着贵要静脉再往上查看,终于在贵要静脉与肱静脉汇合之后找到了相对比较粗一点的血管。
因为没有退路,所以置管过程格外小心。
一针穿刺成功,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心里沉重的石头也算落了地。
看着穿刺处固定完好的敷贴,看着一滴滴顺利进入血管的液体,看着科室当班人员如释负重再也不用为难的神情,听着家属那句"辛苦了",那句"谢谢你",心里感到十分欣慰,内心仿佛瞬间充满了无限能量,突然感觉之前所有用心积累的经验都是值得的。
让我同样有这种感觉的还有前几天住在重症监护室里那位60多岁的脑出血患者。
此患者出血量不多,一直处于清醒状态,血管不是很难找,但留置的静脉针却持续不了多长时间,往往一天甚至半天就出现了渗出的迹象。
负责同病房的责任护士也曾给家属说过可以经深静脉置一根中线导管,这样可以减少病人天天扎针带来的痛苦。家属也了解这根管道给病人带来的便利,因为他周围同病房的其他几位患者就置有这样的导管。
但是家属见过给其他病人置管时的阵势,感觉建立的最大无菌屏障看起来有些吓人,怕自己病人在置管过程中出现什么意外,于是,在签字同意后又否定了自己的决定,致使置管这件事情暂时搁置了。
几天之后,家属又找了过来,说病人一输液就喊疼,实在受不了,还是想置一根中线导管。
在与病人及家属沟通的过程中,问病人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是否能够坚持到出院,因为一根中长导管价格不便宜,如果用不了多长时间就拔除,在经济上感觉有些不划算,也怕家属事后有意见。
家属的意见则很坚决,说:不管这根导管能用多长时间,自己这次都不会再犹豫了。
把问题给病人及家属说清楚了,也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在病人密切配合下,导管置入过程非常顺利。当我第二天前去查看病人穿刺点情况的时候,病人用感激的目光望着我,一再的表示感谢,还说这个针在输液的时候一点儿都不疼,再也不用受那份罪了。
每一项新技术在科室的推广都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波折,这其中一些人能够积极乐观的接受面对,也有一部分人因为需要重新学习接纳而感到排斥。但新技术不会因为科室某个人的抗拒而停滞不前,只要它能够给病人带来利益,就会势不可挡。
而于我,病人的需要,就是我努力的最大动力!
附:静脉中等长度导管临床应用专家共识部分内容
一.中等长度导管定义
外周静脉置入的中等长度导管又叫中线导管(Midline),导管长度20~30cm,从肘窝处上下两横指常规穿刺或采用超声引导技术从上臂置入贵要静脉、头静脉或肱静脉内,导管尖端位于腋静脉胸段或可到达锁骨下静脉。
二.操作者资质
临床实施中等长度导管置入及维护的医护人员应该接受过中等长度导管相关静脉治疗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培训,且考核合格。
三.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
1.预计治疗时间1~4周的病人。
2.持续输注等渗或接近等渗的药物。
3.短期静脉注射万古霉素的病人。
4.需持续镇静与镇痛的病人。
5.间歇性或短期输注高渗透压、腐蚀性药物等。
禁忌证:
1.避免持续输注发疱剂药物治疗。
2.导管尖端未达腋静脉胸段或锁骨下静脉的情况下,不适宜用于胃肠外营养养、渗透压大于900mOsm/L的补液治疗。
3.有血栓、高凝状态病史、四肢的静脉血流降低,终末期肾病需要静脉保护时。
4.乳腺手术清扫腋窝淋巴结、淋巴水肿的病人。
5.拟穿刺肢体部位有疼痛、感染、血管受损、计划手术或放疗的区域均不宜置管。
四.置管长度评估
测量从预穿刺点到尖端位置的长度,并做好记录。利用体表测量有3种方法:
a.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至腋窝水平;
b.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至同侧锁骨中线;
c.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至同侧胸锁骨关节减2cm。
操作流程与维护同picc置管大致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