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2年买了Merida(美利达)勇士560后,也骑行过不少地方,京郊、青海湖、台湾......,体验过骑行时那种无拘无束、风驰电掣的快感!所以,当破风上映后,必须要去影院感受一下!
自行车竞赛普及
自行车比赛根据比赛场地和使用车种可以划分为:
- 公路赛
- 室内场地赛
- 越野赛
- 花式表演
而公路赛中又可根据比赛时长和项目分为:
- 日赛
- 分段赛
- 个人计时
- 团体计时
- 个人赛
在连续多日的自行车赛事中,以累积每分站成绩为主的比赛起源于1903年所举办的环法大赛(Le Tour De France)。而目前环法、环意(Giro d'Italia)、环西(Vuelta A Espana)三大赛所延伸的各项分站赛又被总称为环绕赛(Tour),因此后续各地所举办之分站赛,皆多以“环”(Tour)或法文Le Tour作为开头,如环青海湖(Tour of Qinghai Lake )、、环台赛(Tour De Taiwan),但依照赛程天数、距离长短难度、参赛者、历史之考量又有不同的级别,最高为目前仅有环法、环意大利、环西三项赛事所列之GT级(通称为三大赛),接下来是HC(Hors Class)级,最后是1至6级,其中自5级开始之比赛,得奖选手即给予计算国际单车总会之UCI世界排名积分。
影片中出现的比赛大部分都是洲际比赛,其中环台赛的级别是2.1,在国内举办的环青海湖(Tour of Qinghai Lake)、环海南岛(Tour of Hainan)的级别则是2.HC,而环法赛则是1.UWT。虽然2.和1.只是相差一个级别,但是从影响力、吸金度等各个方面都是无法比拟的,所以才有了电影开头对赛事等级的提前说明。
速度会达到那么快吗
平时我们骑美利达/捷安特的入门级山地车在公路上的巡航速度一般在20~30+km/h之间,下坡时能飙到50+km/h,甚至60+km/h。所以试想一下,专业运动员具有优秀的的身体素质、先进的骑行知识和技巧、全碳结构的高科技自行车,达到那种速度很困难吗?
在环法自行车赛中骑手的最高时速可达75公里左右,平地冲刺的时候领先运动员的速度往往能达到70km/h以上,但只能维持数秒时间。在很多下坡路段运动员为了安全考虑会有意的降低速度。环法期间每天的赛段平均速度一般在40km/h左右,个人计时赛段领先车手的平均速度会达到50km/h左右,平均速度会视道路、里程、风向,天气甚至车队战术等很多原因发生改变。
车队里各个角色普及
当自行车运动由初级进化到专业化时,便对劳动角色进行了分工。车队要求车手为胜利而战,不同角色的车手慢慢显现,来适应不同类型的比赛。
于此同时,副将(domestique)这个词汇出现了。事实上,副将并不是1960年代及以后才有的现象,如Coppi和Bartali争雄的年代,Coppi身边就有一群得力的干将。但是法国人为意大利人“以伟大车手为中心,其他人为他服务”的精神所启发,发明了这个专用词汇。在副将的基础上,各种战术也慢慢显现出来,比如我们所熟悉的冲刺时用的火车战术——在1960年代之前,车手们还是非常古典式的长距离冲刺,而不会有我们熟悉的leadout等角色存在。
副将的存在,更多时候是为了凸显主将的伟大,增加车队获胜的概率;但反过来,副将也为此做出了更多的牺牲。那是古典车手开始凋零的年代,越来越少车手既能冲刺又能跑多日赛,而是出现了更多本来能在多日赛挤进前十的车手,为车队大佬卖命的场景。当然,古典车手的凋零是另外一个宏大的议题,这里不做深入研究。
为什么彭于晏这类演员值钱
彭于晏年轻有活力、颜值高、身材好,当然更容易受到广大青年同志,尤其是女性同胞的喜欢,自然身价水涨船高。但这里我想说的不是这,而是彭于晏这类演员具有的敢于挑战自我、做事认真的精神才使得他们一路水涨船高。彭于晏为了拍《激战》每天健身2到3个小时、练拳4到5个小时,为了拍《破风》日均骑行120km;张震为了拍《一代宗师》花三年学好八极拳,为了拍《吴清源》苦练围棋,最后能力压专业三段......我想他们能完成这些仅靠片酬的数字是驱动不了的,他们有一种魄力和信心,敢于挑战自我;有一种毅力和精神,支持他们坚持不懈;这些才是他们能够笑傲业界的资本!联想到我们所处的大环境,更应该明白只有努力提高和丰富自己,才能适应日益变化的社会!
林超贤
林超贤的动作电影大多是警匪或黑帮题材,场面中往往会涉及激烈的枪战场面。在他2013年指导的运动题材电影《激战》和今年新片《破风》中,他将这种紧凑的枪战风格融入了进去,在《破风》中表现的尤为明显。抛去片中不成熟的情感戏,一场接一场的公路追逐赛,一次又一次的双雄/三雄对决,仿佛观众看的不是体育竞技 片,而是狂野飙车,这紧紧的抓住了观众的眼球,并促使荷尔蒙飙升!
总之,本片还是具有一定的观赏和激励价值,不失为近些年来较为成功的体育竞技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