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在追一部电视剧《装台》,讲了一群在西安从事舞台搭建工作的工人们的故事。我真的极少追剧,上一次追的还是《爱情公寓5》,《装台》这部剧吸引我的点在于能引起我的共鸣,我是西安人,剧中出现了我熟悉的小吃、地标、方言,甚至主角的居住环境都是在城中村,我就是在城中村长大的,可惜在我高中的时候拆了,所以这部片子对我来说是回忆,是情怀。而另一方面,对外地人来说,它是一部西安的文旅宣传片,宣传效果有多好呢,开播六天央视一套的收视率就突破了2%,豆瓣评分达8.4。
所有人都在夸西安宣传部门这波操作棒,但是你们知道吗,他们以前很low的。
“俗”这个字就是我在儿时对西安最初的印象。那段时间每天的电视上充斥着卖药和不孕不育的广告,我用方言给大家演绎一段。
女人A:今年的任务是生个娃
女人A(过了一年):今年的任务还是生个娃
女人A(又过了一年):生了生了生了,还是个牛牛娃
旁白:治不孕不育,就去西安三秦医院
“三分钟能干什么?
三分钟,能喝三分之一杯咖啡;
三分钟,能吃二分之一个苹果;三分钟啊,打个盹都不够。”
“西安圣和医院,三分钟,无痛人流,烦恼去无踪。”
路人A:“师傅,圣和医院怎么走?”路人B:“长乐西路288号。
路人C:“师傅,圣和医院怎么走?”路人D:“长乐西路288号。
路人E:“师傅,圣和医院怎么走?”路人F:“长乐西路288号。
旁白:不孕不育请认准西安圣和医院,长乐西路288号,院长,牛献杰
我小时候被这些广告循环洗脑,可以背不过课文,但是这些广告你随便说一句,我都能给你有感情的背诵全文。
后来上了初中,了解了西安古代和近现代的历史,觉得西安真厉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身为西安人很自豪。
这个观念在我走出西安的时候被打破了。17年毕业通过校招去了福建,我的一个同事就问我,西安是不是很穷,黄沙满天飞,人们头上带着白毛巾,穿个白色毛坎肩,再系个红腰带。我以前在网上看到过这种段子,天真的以为那是西安人自编自嘲的,这件是让我第一次认识到外地人眼中原来西安这么土。
借这次演讲的机会,我对比了下过去十年西安和成都的宣传,成都早在2011年就在纽约时报广场播放了城市宣传片,展示了一个有着文化底蕴和时尚气息的城市形象,而陕西那会宣传的基本是民俗文化、脱贫攻坚。
2016年,成都和西安都举办了G20峰会,关于成都的报道已经飘到了国外的,而西安就默默的把会开了。
再说明年,西安会举办全运会,成都也将举办大运会,我看了下17年陕西的宣传片,又对比了18年成都的申办宣传片,就感觉陕西的宣传怕是交给了农村宣传部,宣传的还是老一套,没有看到科技的发展、人文的进步。所以难怪有些人会对西安留下土的印象。
最近这几年,西安的文化宣传部门可能被骂醒了,无论是跟春晚、抖音的一系列合作,还是打造曲江、大唐不夜城等景点,都将历史的厚重和现代的浪漫很好的融合,让更多人认识到西安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红”这个字就是现在大家对西安的印象,没有人再认为西安土了。
如果说每一个城市都是一瓶酒,那西安无疑是一款千年古酒,它能不香吗。但是在这个信息爆照和产品丰富的时代,酒再香,巷子深了,香味一样飘不出来。
其次,如果把我们的才能自比为酒厂,不能觉得自己的酒酿的好就可以静待酒客的购买,如果不想办法把自己的酒推到酒客的有效嗅程内,再香的酒没人发现也是枉然。比如大家都知道成都有个熊猫基地,但是你们知道吗,在西安的周至县也有一个熊猫基地。你们肯定不知道,因为我都是才知道的。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我们要主动的让更多人成为我们的伯乐。
最后,我们的方式也要与时俱进,要紧跟用户的需求,不能沉浸于过去的红利,想靠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已经过去,就像西安如果一直宣传历史和民俗,难免会留下土的印象。
当然了,不管怎么宣传,我都爱我的家乡,希望大家来西安作客,见证一个正在快速崛起的西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