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勤记·290:剪发那些事④
一家我办了会员经常光顾的美发店,忽然贴出重装升级的通告,想来装修也比较正常,只是为何把店名SKY换成研尚了呢?不过对于一个社区店而言,店名本身就不会起到品牌效应,或许改个名称是换一种风格吧。
一周后,店铺装修完毕,在重张开业的前一天晚上,我走进店内,发现老板不是同一人。
“你们好!请问明天开业是吗?”我的头发本来一周前就要剪,自然对新店的开张格外关注。
“是的,明天有活动,欢迎参与。”
看到了店门口的海报,活动主要就是充值返一定比例的金额,充值越多,返得越多。
“我是上一家店的会员,你们是同一家店吗?原来的会员费能继续使用吗?”
“对不起,上一家店涉及到5万的会员费,他们不愿意按一定的折扣交接,所以会员没有延续。”
“什么!”这确实出乎我的意料。这家一直做美发的店,虽然前前后后换了几个老板,但因为会员有延续,也没感到对自己有多大的影响。
“我上个月刚充了300,怎么说转让就转让了。”
“他们没跟你们讲吗?其实在一两个月前我们就在谈转让的事情了。”
忽然记起最后一次剪发的时候是一个师傅在店里,在与这个师傅聊天的时候讲到另外一个师傅去罗源买房的事,当时没留心这背后隐藏的变化。
“像你一样,有很多客户上门来问,你可以跟他们联系一下,本来转让前就要告知你们的。”
五万的会员费,这涉及的会员还不少。
通过新店家那里要来了电话,我还是有礼貌的说声“谢谢”。
“我们店原来开在对面,经营很多年了,明天正式开业有充值活动,欢迎光临。”
果然马路对面就是一家研尚的美发店,虽然一路之隔,但店的位置确实不够醒目。
充值?我笑了笑。
先解决上一家的会费再说。
“您好!我是你们的会员,怎么你们的店面转了吗?”我向一个叫阿勇的理发师问道。
其实,在SKY的两位理发师中,这位的印象会更深刻一些,在我之前写的《剪发那些事系列》中,大部分的素材都来自跟他的闲聊。
“嗯...是的,我们在附近重新在找场地。”
“目前确定了吗?”
“还没有,正在谈呢。”
感觉对方的口气和闲聊时不太一样,带着一点敷衍。
后面我加他微信,一直没通过。
或许每个人涉及的会员费不多,但加在一起就是一笔可观的数字,况且在疫情反复的今天,在生死挣扎的行业面前,再小的钱,在负资产面前都显得很重要。
商业环境,生存或死亡,再正常不过。
有的人干净退出,有的人卷款而逃。
之前给孩子报一期精品美术班,在课程上了三分之一的时候,培训学校发出通知,因场地转让,未上的课时费如数退还。做得干净,我们会为学校而惋惜,但对人与人的关系依旧充满信心。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成本是可以传递的。
希望后续是自己期待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