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家长反应,孩子在四、五年级明显开始叛逆起来。之前还能听父母的话,开始变得听不进父母的话,有自己的主见,有时候脾气很大。这些表现都是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正常的心理反应。今天为大家分享,关于青春期的话题。
青春期一般指“11、12到16、17 岁”左右以性成熟为主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内分泌及心理、行为的突变阶段。青春期的个体正处于“第二次生长发育高峰”和“自我意识高涨”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承受着生理上内分泌激素巨大的变化,所以他们身体有力量感,情绪波动大。在心理上,自我意识强,感受着“成人感”,有自己的主意,不想听大人的唠叨与管控。这个时期在心理学上又叫“心理断乳期”或“危险期”。同时也是成长高峰期,可塑期。
另外,孩子的青春期有提前的现象,所以在小学四、五年级,有些孩子会出现青春期初期的特点,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需要及时关注孩子的身心变化。他们就像春天的花草,生命力强,是最需要心理营养和“施肥”的季节。
如何引导才能变“危险期”为“黄金期”呢?
一、家长和老师要转变观念,认识孩子的心理变化规律。
青春期是一个特殊的阶段,这个时间的孩子需要被当成“大人”看待。他们需要体验“被尊重感、价值感和自主感”,如果这些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孩子的内心是压抑的,就可能转移到其他行为上的叛逆。
二、建立“对话”的沟通模式
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只要还沿着以前的沟通方式对待10岁左右的孩子,你会发现,孩子不买账了。只有改变沟通的方式,去询问他们的意见,去征求他们,尊重他们,孩子才愿意沟通。而学习动力就是建立在良好沟通的基础上。所以,请和孩子“对话”而不是“训话”。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亦师亦友”的陪伴和教育,遵循这个心理学规律,就可以成为他们人生的导师,让孩子信赖,受益终生。
[if !supportLists]三、[endif]对孩子进行“立志教育”
四、五年级的孩子,开始对人生有了自己的思考。这个时候,需要给他们目标和梦想的指导。他们需要建立自己和学习之间的意义。
我在做“少年做心理赋能”工作时会问孩子: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进而问他们学语文、数学和英语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大多数孩子,对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深,自身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
对孩子进行梦想的启迪教育,启发他们自己追求知识和进步的动力才是核心。孩子们习惯了在家长的催促下学习,这是一个不好的循环。最后,孩子可能更加不喜欢学习。所以,建议:四五年级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能够多沟通,多鼓励,问问孩子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发现孩子的内心,了解他们内心的需求。这样才能给予他们需要的,而不是父母认为有用的:比如父母在焦虑情绪下的“催促,指责,对比”的口气作用到孩子身上其实是无效的付出。
四、什么样的语言可以影响青春期的孩子?
总结一下,10岁左右的孩子最喜欢听到的话:
1. 赞美性话语(这件事做得不错、说说,你是怎么做到的?)
2. 激励性话语(你的这道题完成的不错,按照这样的仔细认真,其他题目也能做好!)
3. 理解性话语(妈妈想听听你的感受……我理解你也很难受,是吗?……别和他人比,做最好的自己)
4. 欣赏性话语:你在……方面做得好!值得妈妈(爸爸)学习。
5. 建设性话语(我们商量一下,你觉得怎么样?……你感觉这样做,是不是更好?)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