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隆冬午后,太阳被厚厚的云层遮住,无风不冷。漫步城南环路,半边闹市,半边风景。

斜阳外,行道旁,一片枯蒿占据眼帘。其实是它们占据了行道而引起我的注意。

驻足细看,脚下不仅有枯蒿披满金色、高低不同,被过往车辆捎来一股轻风微微摆动着身姿,其后宽阔地,所有树木荒草全部呈现黄的色彩。

无暇欣赏废弃果园的荒芜,无趣断定与挂满荒草一样干枯的树种,也不想去琢磨那乱石置放、高低弯曲、被枯藤遮掩住的水渠,一门心思放在那层层叠叠靠在一起的枯蒿。

蒿,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小时候不知道这些,却对蒿情有独钟。正月一过,嘴里开始念叨“二月茵陈三月蒿”。茵陈就是白蒿。人们到山坡、田地埂上开始拾白蒿。现在把吃白蒿当作稀茬饭,过去却是当主食吃的。现在讲究白蒿的药用价值,曾经却是来解决吃饭问题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白蒿是蒿的一种。待五月端午到来时,艾蒿又被挂在家家门头,其含义与作用集中到避邪、驱虫上。端午节前,为了省点钱,跟着大人到山上割些艾蒿,自家用些,分给左邻右舍些。

前几年,跟朋友到宜君艾蒿凹村。第一次真正见到艾蒿长的那么稠,那么集中。而且随便采割,村民还帮忙提供工具。望着田埂路边成片成片的艾蒿,心中荡起丰收的喜悦,激动了好长一段日子。

把艾蒿阴干,可以久放。任何时候,可以与花椒一起煮。趁热用来泡脚、洗手,起到祛湿作用。若是在端午当天的中午煮泡,效果尤其好。


图片发自简书App

艾蒿是蒿的一种。秋风瑟瑟,天气变冷。正活蹦乱跳的我们,给家里帮忙拾柴火。这种柴火就是黄蒿,也就是青蒿、黄花蒿。

把枯黄蒿当柴烧的时候,也正是日子艰难的时候。以致很长时间都不知道它有那么重要,可以从中提出治疗疟疾的青蒿素,使我们产生对屠呦呦科学家们的崇敬与崇拜。

认识黄蒿不在春天,因为它的味道不如白蒿那么诱人,发出淡淡的苦味。

认识黄蒿也不在初夏,因为它既没有艾蒿清香,又没有艾蒿直拔,而且味道越发难闻。但黄蒿的繁多和生命力的顽强,不得不令人佩服。

秋的清凉、冬的寒冷,我们认识并喜欢上了黄蒿。拿着小镰刀,攥着细绳子,把割下的枯黄蒿,一层一层摞起来压实捆好,背回家烧火。

黄蒿也是蒿。叶小枝繁,稠稠密密,硬杆挺立顶着无数黄色花蕾。花蕊、花萼、花瓣等都在无声无息中完成,没有着意理会过。直到用刀镰一棵一棵割断枝干时,才发现枝头上朵朵枯花。

眼下的黄蒿,没有遭受收割。因为没有遇到需要者、管理者,也没有遇到被利用的环境和条件。于是漫无边际地尽情疯长,哪怕是城边路旁。终于长出眼前的风景。

南北东西,路路相通。北望,高楼林立。向南看是高家村庄。高低不等稀疏相间的楼房、树木构成了与城市遥望的居民区。中间过渡带正是长满蒿草、果树、灌木的撂荒地。

蒿,曾经熟知的蒿,眼前荒芜的蒿,在自己心中实现了一次价值,一个重要的追忆往事的价值。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读汪曾祺的《人间草木》,“雪化了。土地是黑的,黑色的土地里长出了茵陈蒿。碧绿。”无论是土地的黑,还是茵陈蒿的绿,其...
    教语文的袁老师阅读 1,580评论 4 12
  • 又到蒿苗飘香时 裴庄初中 尚仙琴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又是...
    尚仙琴阅读 3,579评论 4 2
  • 挖白蒿 晨光熹微,波光粼粼的沙河水静静地流淌,早已不觉寒意的晨风迎面扑在脸上,河堤两侧,嫩绿的柳丝在春风中摇曳着曼...
    5780933168ec阅读 694评论 0 1
  • 俗话说三月茵陈四月蒿(此处月份为阳历),白蒿学名茵陈,可是一味难得的中药,越来越重视养生的人们在这个春天热情...
    青浅_33阅读 755评论 3 6
  • 文/郁笙 关于胖宁,我唯一能说的话就是,认识他,我很幸运,不仅是因为我们有着相同的名字。 关于胖宁的这段爱情,只有...
    郁笙阅读 508评论 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