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周末,我去图书馆看书,随便拿了本书准备翻一翻,谁知竟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起来.......
枕书入梦
弹指间,我来到一处地方,只见高山绿水,紫雾缭绕。正自迷茫中,远方来了一位骑青牛的老者,白须白发、长耳大目、广额疏齿。难道是传说中的我国史载最早的思想家老聃?我顿感思想奔涌,有很多问题要问他。于是三步并做两步上前:
“老子前辈老先生,我在我那个时代曾读过您的《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感觉到很玄妙,又琢磨不透,毕竟隔了我两千多年。然而我有一种朦胧的感觉,天地万物都在于一个“道”字,道又“法自然”,因此我一心效仿您,要飘逸地脱离世俗琐事,追求“道”的境界。您又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我也便效仿水的格调,不争,无为,追求那柔弱、随波逐流的感觉。您的思想让我好长时间都觉得一切都没什么好争的,一切都是镜花水月,没有意义。有时有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芳自赏感和遗世独立感。只求内心的安宁,对外不奋发图强积极争取。但时间一长,我就产生了虚度年华的感觉。想请教您这是为何?”
青牛之上的老子先生斜睨了我一眼,捋了一把胡子用标准普通话说道:
“这位小后辈,看你衣着奇特,举止异常,确实读过老夫的书吗?老夫一生......”
原来如此
这个关键时刻,我突然醒来,心中呼唤了老子千万遍你快回来,想继续睡却再也睡不着,好不懊恼。悻悻翻开压在胳膊下面当枕头的书,是胡适先生著的《中国哲学史大纲》,第一篇就是说老子。我才有了一种醍醐灌顶,醒悟的感觉。老子先生是让我好好看书啊!
老庄
老子先生教训的是,原来我理解的压根不是那么一回事。书中记载,老子是一位愤怒的革命者,因不满当时政府太过“作为”导致战争不断、名不聊生,才追求极致的无为。无为原来是反对当时政策的消极对策。而“不争”的来源是小国寡民争不起呀!要争就发生流血灭亡事件,而且根本不是强大敌人的对手。不争反而有一点活路。我顿感《道德经》也没那么神秘。此外,老子觉得人民不应该有太多思想和智慧,否则容易争利,容易不稳定。这种愚民思想也使《道德经》在我心中的光辉形象打了一些折扣。
继续翻看,我愈发现有好多我不曾认识到或认识有偏差的地方。
我曾向往庄子“翔九天,御风而行”那洒脱和自由,可书中说,庄子的极端出世态度把人说的一点主观能动性都没有,一切都是“天道”,堪称是“社会进步和学术进步的大阻力”。
孔子
我曾恪守儒家始祖孔子的修身箴言,努力按照要求提升自我修养。现在才知孔子先生的思想来源竟然是“周易”,原来于易经的三个基本观念:易(万物变动不穷)、象(人类社会种种器物制度礼俗的原起)、辞(表示吉凶悔吝,使人明知厉害,不敢非为)。由此引出孔子的最大贡献——正名主义,“正名字、定名分、寓褒贬”,用现今的话就是制定普世价值让人遵守。一来佩服孔子前辈能制出这么一套以“君子”为最高标准的价值观来实属不易,另一方面也有些疑惑,这套标准从何而来?为谁服务?价值观是否多元一些比较好?......此后种种,不一细说。
认知偏见
我想起中学时听闻班上先锋人士一句“不得了啦!Michael 漂白啦!”、“张国荣演唱会扮女人啦!”我的心中立马得出一个结论:Michael背弃了他自己的种族,张国荣不伦不类。其实当时我只是知道他们的一个名字,但这个念头种下之后,以后就没有再想深入了解他们的作品。知道两位离世后才看到他们的报道和分析,继而再看他们的作品,才知道错过了两位多么伟大的艺术家,只能在拍摄技术普遍不高的古老的MV里找寻他们的踪迹了。
自问自答
为什么听到什么就是什么,甚至听风就是雨?
不过脑子呀!
为什么不过脑子?
缺乏独立思维呀!
为什么缺乏独立思维?
只知道读死书、死读书,没有思维方法的训练;只知道“两耳不闻窗外事”,没有实际的经验;有一颗容易相信别人的心。讲真,太天真。
怎样才能独立思维?
阅历、思维方法的训练、有选择地多读书。
因此
培养“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多么重要。现在我知道,阅历就是人走过的弯路,而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种思想理论正如每个人一样,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不应全盘肯定或否定,应辩证的看问题,吸取好的地方,扬弃不好的地方;倡导多元的价值观,漂白也好,扮女人也好,只要不对社会和别人造成伤害,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不加思索、盲目跟风却是愚蠢甚至十分有害的事。
对了,下次睡觉时记得再枕本书,跟书中圣贤好好对论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