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苏东坡《洞仙歌》里,令人神往的「水殿风来暗香满」。不光要「风来」,还得求「雅韵」。
当然,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样的清凉地难得。
但至少他们也还是有松林竹海、荷塘莲池可以乘凉,然后摇摇蒲扇,吃吃瓜果,等一场雨来。
翠竹、松涛、荷香...有声有色有味,各有各的解暑功效,组成一首夏日里的清凉风物诗。
每年春夏季是竹子生长最旺盛的时期。 尤其是在经历了一场场大雨之后,它们就会抓住时机努力发育根茎,快速向上抽条生长,然后长成一株株茂盛苍翠的大竹子。
因为身形笔直,中通外直,竹子一直被文人看作谦虚、正直的代表;再加上茎部分节,节节高升,还被视为有节气、高洁的象征。
竹叶更是尖利似短剑,也正是这种疏离感,让竹子在炎热的夏季更透露出一种凉意。
阳光穿过竹叶,绿意便将炎热层层剥落,落到眼前时,已化为一缕清凉。
若是能再等到一场竹林清风,即使烈日当头,也能将一身热气无声无息带走。
杨万里爱夜游,尤其爱在夏夜里走进竹林深处追凉,还说,「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炎炎苦夏,完全可以就近选一处竹海,拖家带口,去避个暑。
若是没法去竹海,那也可以把竹子的清凉带回家。
古人常在院前屋后栽种竹子,一到夏日里,白墙映竹影,绿墙衬竹叶。
再放两把藤椅在竹子下,夏夜里听着竹林风,喝茶喝酒,谈天说地。
「盈盈翠竹,纤纤白苎,不受些儿暑。」
文征明写这几句的时候,大概也是觉得,光看着那满眼的翠绿,心便静了。即养了心,又养了神。真是美哉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