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妈妈】征文
《中国式“在家上学”路在何方?》
第三章 孩子:为什么选择“在家上学
今天,当说起孩子“在家上学”这个沉甸甸的话题时,相信,每一位要问的人,就会说孩子“为什么选择在家上学
一、孩子:为什么选择“在家上学”?
我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其一:原因是部分家长,尤其是大城市中的、高学历家长对中小学教育有诸多不满,他们认为目前学校教育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评价手段”等多个方面都不能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不能高速有效地吸收到有用的知识,不能掌握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学习方法。
于是,有些家长用行动表达不满:让孩子“在家上学”或者进入私人办的“私塾、学堂”。
其二:孩子到底“为什么选择在家上学”?
这些年来,我在与在家上学的孩子们的交流中,我常常会问到:“你们为什么要离开原来的学校呢?选择在家上学?可以告诉我原因吗?” 古人云“事实胜于雄辩”,我们先听一听孩子的话——
1.孩子说的什么话?
(1)孩子的话:老师骂我是信球
一个12岁的男孩,是一个在家上学的孩子,他曾经告诉我:“我在学校的时候,语文成绩不是很好,在班级里处于中下等,常常被老师羞辱,当着全班同学这样骂我是信球,同学也就跟着他叫我是信球,我非常愤怒,骂我的时候,有时候我就不想活了,有时候我都想有一天拿把刀,把骂的老师于同学统统砍死才解我的心头恨,我真的有这样的想法,很多次想这样做。
不过,后来,我妈妈把我带离了那个学校,我也不用去学校上学了,就在家里上学,感觉很好,没有人再羞辱我了,学习非常轻松愉快。”
下面的例子是媒体的报道。
(2)孩子的话:爸爸,老师不喜欢我,她好凶。
我们先看在家上学联盟”创始人徐雪金老师为什么要让自己的孩子“在家上学”?
正如2012年第5期《环球人物》的报道—— 这事的起因,还得从徐雪金的女儿徐菲娅说起。 2009年,徐雪金不惜重金把5岁的女儿送到了当地一家颇负盛名的幼儿园。一个月后,细心的徐雪金却发现,原本活泼开朗的女儿没精打采。
几经询问,女儿有些委屈地告诉他:“爸爸,老师不喜欢我,总是批评我,她好凶。” 女儿的话,让大专毕业的徐雪金回想起了他那毫无快乐可言的中学时代。“虽然生在农村,但我从小就很喜欢看书,千方百计找各种书来看。那时,我很自由,过得很开心。可自从上初中以后,自由就不可避免地被无休止的考试剥夺了。
为了应付考试,我几乎没时间去看自己想看的书,初中几年读的书甚至没有学前读的多。
另外,体育、音乐课很少,个人兴趣爱好的发展空间也比较小。”
徐雪金认为,应该多从孩子的角度去体会,“接受一种固定模式的教育,对孩子来说,十分残酷。我觉得,教育是让孩子健康快乐发展的过程,应该顺应孩子的天性,尊重他们的个性化发展。但我们的学校更多的是管束,并不信任孩子有自我选择、自我学习的能力。” 反复考量之后,爱女心切的徐雪金完成了他人生中“华丽丽的转身”:把生意交给妻子打理,自己回家专心带孩子。(徐雪金,带孩子“逃离”学校—《环球人物》2012年第5期)
我们再看2013年10月7日的《南方都市报》的报道——
南都:为什么选择在家上学?
群主:体制教育已经明摆着是失败的,但绝大多数父母不得不送孩子进去。而在家上学有成功有失败,总可以博一博。
在学校被管得服服帖帖的,出了学校,却假惺惺说要有创造力、想象力,可能吗?
南都:你做了哪些准备?
群主:为了支持孩子在家上学的“理想”,我们确实做好很多准备。教材、课外书等那是不必说的了,关键是父母的思想转变,我们让孩子不是为了高分而学习,而是为了兴趣。让学习知识回归初衷:学习知识是为了认知这个世界,改造这个世界。
南都:小孩有什么看法吗?
群主:我的孩子是他自己提出来的。最近他还异想天开地说,以后想开办一个学校,天天都放假。我说我们现在的在家上学就是这样啦,少部分时间学习,大部分时间玩(其实在玩中也学了不少)。
南都:会不会影响孩子人际交往?
群主:不会。一般是放学后,很多孩子来找他玩。所以并没有你们想象的那样孩子很孤单,或许别人的孩子孤单,但我的孩子太擅长社交了,总是跟同龄人几分钟就玩成朋友。有一次我们群里组织活动,我孩子跟一个群友的孩子就玩那么一个下午,回家时竟然难舍难分了。
南都:集体生活也是小孩的必修课,如何让孩子衔接?
群主:学校的所谓集体生活是假的刻意的,应该说在家上学的孩子接触社会更多,更容易融入社会。倒是“象牙塔”出来的孩子,离开了父母就束手无策,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
因为体制学校的学生生活基本上是学校-家两点一线,然后是写不完的作业,几乎无法接触社会。在家上学有更多的时间到公众场合,接触更多的人了解更多的事。
南都:想过以后的升学出路吗?
群主:打算在孩子读大学时再回归体制内的学校。很有可能直接到国外读大学,不一定参加国内高考,或者直接忽略它。(家长执教鞭让娃在家上学广州有家长组建“在家上学联盟”,不过观望者多 2013年10月7日 南方都市报)
其实,孩子的“爸爸,老师不喜欢我,总是批评我,她好凶”。
这些,在幼儿园是非常普遍的,有的干脆就叫儿童的什么“笨蛋”! 下面,我们再听一听家长的话——
2.家长说的什么话?
2008年8月,一位姓刘的家长告诉我,一个发生在她儿子身上的故事。
(1)家长的话:表妹的儿子是笨蛋
刘女士是一家工厂的会计,有一个6岁活泼可爱、淘气的儿子叫华华。 一天晚上,吃了饭晚刘女士和儿子一起在看电视,华华在她身边玩,不经意间,华华对她说:“妈妈,什么是笨蛋?”。
刘女士说,她很吃惊,儿子怎么会问这样的问题?还没等她回过神,儿子自言自语说“今天我们班又来了两个笨蛋,老师说加上原来的13个笨蛋,我们班已经有15个笨蛋。”
刘女士赶紧问“你是笨蛋吗?”
“我才不是呢!老师说星星是笨蛋。”
儿子笑喜喜地说。
儿子说的星星是刘女士表妹的儿子,跟她的华华上同班,也同岁,星星还是刘女士介绍来的呢。
刘女士听儿子这么一说,感觉问题的严重了,于是开始问起儿子幼儿园的事。
“谁说你们班有15个笨蛋?” “我不告诉你,老师不让说,你还没告诉我什么是笨蛋呢?”
华华说罢,头也没抬,玩他手中的玩具。 刘女士为了激孩子,反问道:“不让说,你不是也说了,你为什么给我说星星是个大笨蛋,说不定你也是个大笨蛋,说不定星星这个时候正在告诉你小姨说你是个笨蛋呢?” “谁让他在学校不让我吃火腿肠、辣条呢?
他就是个大笨蛋。”刘女士这一激,孩子道出原因。
“别看你不告诉我什么是大笨蛋,我也知道。
大笨蛋就是不聪明的孩子,是不讨人喜欢的孩子,就是‘不是好东西’。”
华华一口气说了这么多,原因是星星在家拿的火腿肠没让他吃,非常生气,这不,妈妈要他回答的问题全说出来了。
随后,刘女士略施小计,让儿了倒出了事情的原因。
上午,华华的班上,从别外转来两个5、6岁的小朋友,家长走后,老师让他们两个儿童写字,这两个孩子磨磨蹭蹭不想写,一会说没找到铅笔,一会又说铅笔断了,老师一看就非常生气,再看他们俩写的字,歪歪扭扭很不好,怎么说这俩小朋友就是不听。刚好这时园长到班里来取东西,老师对园长说,这不,又来了两个笨蛋。我们的幼儿园成了笨蛋集中营。
孩子们学习时不注意听讲,这老师之间的对话,那可是听的一清而楚。 老师们在一起闲聊时,常常寻问班级的情况,华华的老师对另一个班的老师说起,他们班以前有13个笨蛋,现在又来两个,一看就知道是笨蛋,现在有15个笨蛋了。
本来这些话是老师之间的交流,不想被这些小朋友听了个正着而且还记住了,只要老师一叫谁是笨蛋,孩子就知道他们是15个笨蛋之一。
还有一位家长告诉我,我家孩子为什么一上学就头疼,他的孩子9岁多了,平时好动爱玩,就是不爱学习。
每次去学校,只要坐到书桌前没一会儿就会喊:“我头疼!”上学时更是经常喊头疼,动不动就跟老师请病假回家。一开始父母还心疼儿子,说:“孩子,你头疼了就在家养几天吧,养好了再去上学。”
可后来孩子喊头疼的次数多了,他爸则生气地说:“什么头疼?我看他就是装的!就是不想上学。”
他们看到“在家上学”的报道,问我孩子“在家上学”的一些情况。
他们看到“在家上学”的报道,问我孩子“在家上学”的一些情况。
(2)家长的话:幼 园儿放《奥特曼》让她不满
为什么离开学校?
我们再看媒体的报道—— 园儿放《奥特曼》让她不满,陶旻原是扬州一家社会培训机构的英语教师,一直对教育有着自己的思考。
如今,她自己也开办了一家母亲教育的机构。
在她看来:“家庭是教育的原点,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 孩子22个月大的时候,虽然陶旻有着自己的种种想法,但她还是给孩子选择了一家幼儿园,上了小小班。“那个时候我在培训机构上班,孩子父亲做销售,确实没有太多自己的时间。
” 然而,一个学期不到,陶旻就把孩子领回了家,下决心“再也不上幼儿园了。”
至于原因,在常人看来似乎有些“小题大做”。 一天,中午提前下班的陶旻,到幼儿园接孩子。
在教室外,她看到老师正给一个班的孩子放《奥特曼》。孩子们看得很兴奋,手舞足蹈。 “我还纳闷孩子怎么回到家里,开始有骂人、打人的行为呢,原来幼儿园里放这种暴力动画片,孩子能不学坏吗?” 陶旻告诉记者,自己家里没有电视,有的是数百张碟片,都是自己和丈夫精心挑选的内容。“我们就是害怕不健康的东西污染孩子。”
在她看来,奥特曼这种片子,宣扬暴力,怪兽横行,也不符合科学。接孩子放学的时候,她主动找到了老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幼儿园有所改变。
事与愿违,幼儿园并不认为这有多大的问题。“学校不改变,那孩子只好离开学校。”陶旻让孩子退了园。 “孩子出生的时候,我就明确,将来的方向不是应试教育。反正迟早要带回来,还不如早点带回来自己带。”陶旻说。(在家上学更适合孩子(组图) 2011年12月11日 扬州晚报)
(3)家长的话:我不满意那时的教育理念,将孩子的天性扼杀
郑渊洁,有“童话大王”之称,作家,慈善家,演讲家,国家民政部“中华慈善楷模奖”获得者,一个人写一本月刊25年世界纪录保持者。1955年生于河北,在北京长大。
1977年开始文学创作,作品已售出1.5亿册,其中《皮皮鲁总动员》是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书目。2008年获联合国“国际版权创意金奖”,2009年以2000万的版税收入荣登“第四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首富宝座。2011年获选国务院中国扶贫基金会“爱心使者”。2012年获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正义网颁发的2011年度正义人物奖。
童话大王的教育方式另类得很著名:儿子从小就直呼父亲的名字,小学毕业就辍学,完全由父亲在家展开私塾式教育。 而父亲郑渊洁,这个曾荣登中国作家富豪榜首富的童话大王,自称只有小学四年级的学历。 郑渊洁认为,孩子适合什么样的教育就让他接受什么样的教育。
与郑亚旗相反,郑渊洁的小女儿喜欢上学,郑渊洁就让她上学,说要供她读到博士。“养其实说到挑战传统教育制度,当年我让儿子退学,是因为我不满意那时的教育理念,将孩子的天性扼杀,把所有孩子都往一个模子里培。”郑家一家三代人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给孩子充分自由。(郑渊洁:儿子在家读,女儿去学校 成都日报2012年06月01日)
(4)家长的话:因为早晨迟到,老师让他在楼道里站了30分钟
在2007年的高考中,山西太原的孙天昌只有13岁,他的考分是659分,高出理工类第一批最低控制分数线87分。天昌得高分并不归功于学校教育,而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共同教育的成果。学校课本对他来说,只是一些课外书。
为什么?
2岁时,天昌能认识2000多个汉字,并开始自主阅读。 可就是这样一个聪明的孩子,却在进入正式的教育体系后,受了不小的打击。 3岁时天昌被送进阳泉一家幼儿园,入园第三天尿了裤子,老师居然将孩子晾在太阳下,裤子晒干了,孩子也晒蔫了。
7岁时,天昌到了太原一所初中,仅仅因为早晨迟到,老师让他在楼道里站了30分钟。 这些,最终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作出决定——让孩子“在家上学学习”。(天昌13岁,高考659分,课本只是“课外书”13岁,高考659分《山西晚报》2007-7-1) 不过,应该说明的是——“天昌的爷爷孙建荣是一名高中语文老师,奶奶梁彩凤是一名小学老师。”
他们认为人生中,至要莫如教子,至善莫如读书。而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观念,让孩子拥有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同时培养学习的兴趣至关重要。当学习成为快乐,成为需要时,就不可能不成材。 天昌的爷爷孙建荣直言不讳:“教育的本质应该是人性的解放,而不是对人的束缚,那种一个字、一段文章抄写几遍乃至几十遍的做法,根本无法让孩子感觉到快乐,说得严重些是对人的摧残,一考定终身的考试评价体制,把多少孩子带向了为考试而学习的境地,学习只为考试而不是生活需要,如此,孩子哪能不累?怎么能不厌学?” 奶奶则说:“人们的定式思维是,孩子3岁上幼儿园,7岁上小学,真正学了多少东西,生活得是否快乐,却很少去考虑,而学校教育大多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天昌13岁,高考659分,课本只是“课外书”13岁,高考659分《山西晚报》2007-7-1)
他们之所以选择让在家接受教育,也是对现实的反思。 下面,我们再听一听老师的话—— 3.老师说的什么话? 老师说的什么话? 你家学生上课不听讲,作小动,不做作业。
实际上,上面《南方都市报》的报道,只能说明了孩子在家上学的部分原因,其中还有一个,孩子们也不想“在家上学”,父母们更不想让“在家上学”,“在家上学”实出于无可奈何,现在,我们还是回到今天的主人翁——刘如松身上,刘如松为什么要逃离学校,在家上学呢?
我们还看2013年9月4日《钱江晚报》报道—— 刘廷芳说,做这个决定,也是不得已,“小学三年级以前,他是照常上学的,到了三年级,老师经常来告状,说他上课不听讲,小动作很多,作业也不做。这些都是坏学生的表现啊!” 听老爸说起小时候的“糗事”,刘如松有些不好意思了,插话打断了老爸:“老师讲的我都懂了,作业也没啥意思,上课很无聊。” 刘廷芳看了儿子一眼,“老师告他状,但他每次考试,成绩都很好,起码年级前5名。我开始觉得,他是学有余力,学校里的课程对他来说太浅太慢。”
于是,父亲替儿子向学校申请“跳级”,当时的金华新世纪学校的校长同意了。三年级暑假,刘如松自学了四年级的课程,新学期开学前,学校让他做了四年级的期末考试卷,他考得很好,顺利跳级。 这样的跳级在继续。刘如松读完五年级后,跳过六年级,直接报考杭州的一所民办初中,在几百名考生中,获得了第15名的好成绩,10岁读了初一。而初中的生活,也仅仅持续了2个月。
刘廷芳说,“让孩子回家上学,我们做父母的也很纠结,很多事情,一定是有得有失的,那个时候,我也不知道在家上学的模式,是不是适合他。下这个决心,挺不容易的。
但一想到他在学校上学,他得忍受自己并不喜欢的学习,会不会反而让他对学习失去趣,这是我们最怕的。” 回家后,刘廷芳对儿子很严格,有段时间,刘如松迷上了玩网络游戏,“我很生气,我警告他,如果再这样下去,我会收走电脑、手机。我很少生气,我一生气他就怕,就变得老老实实的。” 刘廷芳对儿子在家上学取得的成绩很满意:“我原来预想,他用4年时间学完初中、高中的课程,想不到他只花了2年时间。”(初一回家自学在家上学的15岁男孩要考法学博士 2013年9月4日《钱江晚报》)
由此可见,起初刘如松是不想在家上学的,之所以选择在家上学,完全是出于无奈! 实际上,有些孩子并不是在学校上学“不适应、不愉快”,而是他们的家长认为,学校教育不能达到自己对孩子的“要求、想法”,不能让孩子成为他们心目中的模样,于是选择“在家上学”。 现在,为什么会出现“在家上学”现象?
4.接着选择孩子在家上学的原因可谓五花八门。
我们看——北京大学毕业的张乔峰,其儿子张洪午2011年9月进入一所小学读书,他在一篇博客中回忆道:“小孩入学三四周后,每次回家都是一副蔫蔫的样子……不管早晚冷热变化,孩子必须按学校规定穿衣服,不得自行增减。”更让他不能忍受得是,选班干部时有些家长会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孩子拉票,张乔峰认为这种官僚作派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打击,“你告诉他凡事都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结果他发现完全不是这样!”
2011年10月,也就是孩子刚刚上小学一个月后,张乔峰就将孩子领回家自己教育,一年半后,两位家长在看到媒体报道和张乔峰的博客后,慕名而来,将自己的孩子也送来请他教,于是张乔峰在回龙观众的家中创立了“龙学园”。 2011年在大理创建苍山学堂的陈阵曾经是新华社的教育记者,对于孩子他没有任何期许,不送他读任何补习班,儿子昂昂曾上过北京一所知名的公立小学,为作业所累,在读小学二年级时,一天他在写作业的间隙突然对妈妈说:“我真想从楼上(18楼)跳下去
陈阵为此亲自去跟老师交涉,问能否赦免孩子的作业任务,最终他决定让孩子退学,“让孩子逃离永无止境的作业、愚蠢的考试和绝望的体制”,在家中接受教育。为了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一家人离开了北京,游历了中国许多风景胜地,最终选择了大理双廊。如今,在地处苍山洱海之间的苍山学堂里,一共有六名学生,孩子们的年龄在6-12岁之间,每个寄宿学生的学费是5万元,有音乐天赋的孩子学费还可以进一步降低。(在家上学,另一条教育之路?纽约时报中文网的日志 人人网)
“一些学校没有把孩子看作孩子,而是当成考试的工具。我们宁愿孩子做试验品,也不愿意孩子做学校教育的牺牲品。”一位家长如是说。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调查显示,因为“不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而在家上学的比例为51.4%。可见对学校教育体制的不满,是家长和孩子选择在家上学的主要原因。(中国教育报:在家上学 学校之外的寻求 2014-01-02 07:08 作者:宋伟涛 来源:中国教育报)
我们看美国最新调查报告,选择在家上学的4大理由—— 出于对公立学校环境的考虑,包括安全保障、暴力事件等,或是缓解孩子上学压力(88%) 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学指点和帮助(83%) 对教学质量不满(73%) 对陈旧的教学方式不认同(65%) (来源于 孩子在家上学父母能hold住?-搜狐教育) 在我国孩子为什么选择“在家上学”? 一方面是出于无可奈何。
另一方面是“不认同学校教育理念”、“学校教学进度过慢”、“逃离升学和考试的压力”、“孩子在学校没有得到充分尊重”、“孩子厌倦学校生活”、“自己培养孩子,更能发挥孩子的特长”。 从上面的报道看来,这种“在家教育”模式有点儿类似传统农耕社会的“私塾”,但从传统私塾教育模式跟国家正规教育体系无缝对接的事实来看,当今“在家教育”模式,事实上,“在家上学”是教育多元化的需求! 事实上,“在家上学”其实只是个别家庭的选择,只是一种教育需求多元化的表现。 “在家上学”因家庭而异,有的家庭追求精英教育,投入很高的教育成本,如果单纯效仿,普通收入的家庭可能负担不起。
“在家上学”成功的例子并不具备普遍性。 作为家长,只能通过参与一种或少数几种社会劳动来获取家庭财富,而不再是全部家庭物质财富的亲自制造者,甚至于更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课子教女的课任老师。 同时,家长应该清醒的看到,“在家教育”之所以受到一定程度的青睐,跟当前教育体制存在的弊端有很大关系。 其实,父母选择孩子“在家上学”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总而言之,孩子们为什么选择在家上学?一句话,实际上是出于无奈。 我认识一位母亲,她是一位“在家上学”的实践者。 她说,现在老师收礼已经发展到幼儿园。 她还说,我们这些从事“在家上学”的家长,都不希望成为教育孩子的“孤岛”,成长中的孩子需要伙伴。 下面,我们接着看部分父母如何解决“在家上学”的问题?
二、父母如何解决“在家上学”的问题?
上面那位母亲对我说,2012年3月,她和另外几名家长一起建立联系,结成同盟,不仅因为志同道合的教育理念,更因为彼此共同面临的困局:孩子“在家上学”,脱离大众化的教育模式,也面临同龄伙伴的缺失,但如果5个孩子在一起学习,我们既可以按照自己设计的方式来教育,也能解决孩子伙伴问题。
经过几个月的QQ沟通交流,经过多次5个家庭开始行动起来,最终,在一个环境幽雅的小区内,他们以并不低的价格租下了两套160多平方米的套房,用作孩子的课堂和游玩场所,合同为长期租约,每年每个家庭出资3万元,用于这所特殊课堂的日常运作。
5个家庭,孩子年龄均在4—6岁之间,有的孩子是从幼儿园退学回家;有的是从未曾踏入过幼儿园。 下面是我们的QQ聊天记录—— 田园泥土香 14:57:138 孩子为什么在家上学? 在家上学实践中 15:00:22 我们这个现在是在探索中,注重是对中国当前的应试教育不太满意,(只重成绩,不重视如体育,个人的生活能力,自理能力,甚至是生存能力等)。
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老师收礼现在已经发展到幼儿园了。
这些问题让我们对中国的教育很忧心。在家上学实践中 15:04:13 我们想让自己的孩子能学到一些除了课本之外的更多更实用的知识,而不是在学校学了二十几年出来之后很茫然,甚至手足无措!回头来“啃老”。
下面是的内容是“田园泥土香”与“在家上学实践中”,关于如何解决“在家上学”的问题的聊天记录。
田园泥土香 15:07:13
说的很实在,家长为什么选择孩子“在家上学”这条路,与老师收礼有关?收礼现在已经发展到幼儿园了?真的不知道!
在家上学实践中 15:12:52
嗯!在AAA市(市地名)我的同学的孩子身上就出现过这种现象。小学老师喜不喜欢一个学生不在于她的成绩,而在于孩子的家长是不是很有钱,很有权。
田园泥土香 15:14:29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的新闻报道,没想到,我们这里已经贯彻落实?牛!!
在家上学实践中 15:16:37
她的孩子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字也写的很好,但老师很少夸她。一直到三年级有一次问孩子你的爸爸在做什么?孩子说卖房子,几天之后做了班干部
田园泥土香 15:17:38
这是什么老师?
在家上学实践中 15:18:33
这是的AAA市(市地名)实验小学,也是市最好的小学,中学
田园泥土香 15:19:13
这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在家上学实践中 15:20:12 BBB县(县地名)县城的小学老师也是打着补课的名义收礼收钱
田园泥土香 15:21:01 这个全国都一样。
在家上学实践中15:21:56
是啊!你说这样的老师能好好教吗?孩子能学好吗?
田园泥土香 15:22:25
说得好
在家上学实践中15:23:39
中国的教育一直在改革,但这棵大树的根已经烂了
田园泥土香 15:24:16 这是中国教育的失败的根本原因
田园泥土香 15:25:20
能否说一下孩子“在家上学”需要什么条件吗?
田园泥土香 15:25:59
我想,在一个调查。
田园泥土香 15:27:11 是做一个调查。打错了。
在家上学实践中 15:29:54
在家上学孩子最孤单,还有就是家长带孩子容易出现一些恶习:家长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在家上学对经济也是一个考验
田园泥土香 15:30:35
首先,孩子“在家上学”:家长要思想统一
田园泥土香 15:30:47
其次,孩子“在家上学”:家长要经济基础
在家上学实践中 15:31:39
是的,我在CCC(市地名)这边有个在家上学五六年的孩子,现在有些不合群 田园泥土香2:04 15:3 奥,在家上学与孩子的厌学有关系吗?
在家上学实践中 15:35:36
孩子有厌学倾向这个倒不一定,但是孩子真的更喜欢在家上学。因为他们在学校除了学习就是学习,教室对孩子更像笼子
田园泥土香 15:38:34
在家上学,对于孩子有吸引力?小孩子只知道没有作业好玩。
在家上学实践中 15:39:07
我的孩子一星期只有两节体育课,一次美术,两节音乐,其余都在读书听课,我曾经想象过如果我是孩子这样被关几年我也会厌学。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在家能上成学吗?不就是美丽的童话吗!
”既然如此,那么,孩子们“在家上学”,真是美丽的童话吗?
三、结束语
实际上,孩子这样的在家上学教育,就是教育的多元化教育需求! 所以,“在家上学教育”多元化教育需求应该引起重视。 由此可见,“在家教育”的需求作为教育多元化的形式之一,应该给予支持。
但是,表面上看,家长选择“在家上学”,就是出于对当前学校教育的不满,但进一步分析,这些家长,只是所有家长的少数,他们对学校教育不满,有着自己的原因。他们对学校教育的不满,不能代表所有家长都不满;他们选择“在家上学”,也不意味着其他家长也认同他们的选择。
这就是说,让子女“在家上学”其实是家庭的个性化选择。现在对于“在家教育”的合法性问题的解决,应该通过修正相关的教育法律来进行保障,从源头上为教育多元化发展做出宏观保障。
不过,孩子在“在家上学教育”的细节问题上,比如教材选择、课程设置、程序规范以及与公立学校建立衔接机制等方面,更应该有着明确的可操作的配套措施;同时,对于学生“在家上学教育”,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还要定期进行效果评估,确保孩子“在家上学”教育的实际效果。
既然如此,那么,“在家上学”教育的效果如何?
孩子“在家上学”,是利大?还是于弊大?
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