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上,费尽心思得到对方,得到后却从没有好好珍惜,是恶。
明知道对家人会造成伤害,仍然蝇营狗苟,毫无惧色,我行我素,是恶。
漠视他人,嘲讽责任,狂妄自大,奉行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的人生哲学,是恶。
表面上强大无比,内心却极度卑微,以爱的名义,不断地对爱人、孩子、家人和朋友,行加害之实,已是大恶。
以上是贾樟柯的电影《山河故人》中的张晋生(张译 饰)给我的印象。
从《小山回家》到《世界》,从《站台》到《三峡好人》,贾樟柯的绝大部分作品记录的故乡,在时光这个推土机下,逐渐陷入经济的蛮荒,道德和乡村都急需重构,但它却仍是很多人一直想回去要回去的地方,因为,那里是很多人生命的起点和魂牵梦绕的地方。
在一定程度上,《山河故人》这部电影,贾樟柯却突破了以前的风格,故事中的人物再也没有在回与不回之间徘徊与寻找,有的人一辈子呆在故乡,有的人却永远也回不去了,山河故在,故人远去······
张晋生携儿子张到乐(董子健 饰)从故乡汾阳到上海最后移民海外,他获得了所谓的自由,也过起了完全国际化的富人生活,但是他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却始终没有任何皈依感,抛妻携子,最后在异国他乡仍是孤家寡人一个。
张晋生的恶,是他从来没有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追沈涛(赵涛 饰)时,他没有考虑梁子(梁景东 饰)的感受,以老板的身份将涛从梁子身边夺过来;婚后不久就有了小三,离婚后,给了一笔钱给涛,带走了儿子,强硬地将涛由一个小学老师变为一个老板;可见,他既没有考虑妻子真正需求,也固执认为儿子跟他,会接受更好的教育,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因为他有的是钱。
所以,儿子到乐成了剧中最悲剧化的人物,他的悲剧是一个强势的父亲一手造就的。
他就像浮萍一样随着父亲的脚步和意愿随风飘荡、随波逐流,在父亲爱的名义下,从上海到澳大利亚,读最好的学校,接受最国际化的教育,可惜的是他没有成为父亲心目中的精英人士,而是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空心人:他不知道自己读书的意义在哪里,不知道自己会什么,能什么,他不会讲中文,也不记得自己母亲的名字,甚至和自己的父亲交谈都需要翻译,父子之间根本无法沟通和理解······
最后,身为父子的他们成了流着相同血液的陌生人。
儿子是一个人,他不是机器。
在父亲所谓爱的囚笼中他不断地挣扎着,也不断地成长,最后在空中和奶奶级别的英文教师米娅(张艾嘉 饰)开始了一场绝望的忘年恋,这个女人在到乐的心中是教师,是母亲,也是情人的象征,但是,两个被自己的世界放逐的人,身在异国他乡,企图用肉身来焊接缺失的世界和情感,也曾幻想以此来寻求精神和心灵上的慰藉,这注定是不可能的,也注定无疾而终,但,这又未尝不是儿子对父亲给予的爱,狠狠的回击和报复?
电影选取三个时间节点1999年,2014年,2025年,这三个年份,恍若隔世,物是人非,镜头一转,便是一个人的前世今生。
现实虽然不会像电影那样可以反转,可以穿越,但生活总是让人陷入怪圈:
“我们总是以爱的名义去加害我们爱的人,甚至以爱的名义去报复那些珍贵无瑕的东西。”
时代在飞速的变化,说白点,今天的生存法则,在未来你的孩子成年时,也许不复存在,我们很多人当下的安全,仅仅是我们成年人目前的想法,只是某种假想,我们所谓的爱,其实可能是在扼杀自己最爱的人。
如果你是一个为人父母者,当你看完这部电影,如果你正在设定自己孩子的人生或准备设定,请你问问自己:
孩子真的热爱你选定的人生吗?
孩子快乐吗?
如果说《山河故人》呈现了一个充满欲望的父亲对家庭和孩子的戕害,那么,另一部电影《万箭穿心》说的是一位倔强、强势且悲情的母亲,对爱人、孩子的无意识的伤害。
上世纪90年代,武汉。
不惑之年的售货员李宝莉泼辣、直接、仗义,以城里人的身份,嫁给了有文化的乡下人马学武。她爱自己的丈夫,却不知如何表达,市井出身的她,脾气“冲”,斤斤计较,说话刻薄,嗓门大,在外人面前也不顾自己男人的面子。
男人在强势的妻子面前,日益沉默、逃避,晚归,最终出轨,最后跳河自杀。
倔强的宝莉以自己的柔弱之躯担起一个家的责任,含辛茹苦的培育孩子,但是,孩子的世界非黑即白,孩子无法原谅自己的母亲,他固执地认为是自己的母亲害死自己的父亲,所以一直无法和母亲靠近,最终,将自己的母亲赶出家门······
现实中这种以爱是名义行加害之实的例子,比比皆是。
我们真的理解身边的人吗?
你是爱自己的孩子还是想控制孩子?
没有任何人可以真正控制任何人。
安妮宝贝说:
“容易伤害别人和自己的,总是对距离的边缘模糊不清的人。”
人一旦越界,痛苦便滋生,悲剧将漫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