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最早是生长在欧洲最南部意大利一带的植物,但现在法国、西班牙都有了,最有意思的是,不是人为把它移植过去的,而是一种自然移植的过程:一个物种从一个地方搬到另外一个地方,居然不是依靠人的力量,而是因为一个“隐性玩家”——松鼠。松鼠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完成了这么一个壮举。
我们知道,松鼠是很勤奋的动物,它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未雨绸缪”的倾向。我们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松鼠也学会了“远虑”——通过“远虑”来减少“近忧”。
松鼠爱吃各种坚果,首先是松子,而欧洲南部的松鼠喜欢吃的是橡树的种子,也就是“橡子”。在橡子成熟的时候,松鼠每天吃的数量是有限的,但它会把掉到地上的橡子搬到某一个隐秘的地方藏起来——也有一些其它动物吃橡子,比如野猪,如果松鼠不把橡子藏得很隐秘,可能就被别的动物吃掉了。所以,松鼠不停地把捡到的橡子藏到不同的地方,一般来说,它藏橡子的地方会离橡树比较远。
松鼠收藏橡子的目的也很简单:到了冬天没有橡子,没有可吃的东西的时候,它就可以去找自己藏的橡子吃。
但是,就像我们人也会遇到这样尴尬的局面:你藏了一个东西,总是害怕藏得不深,但要找的时候,又发现自己藏得“太深了”,根本就找不到了——就像我们编密码,唯恐这个密码不够安全,编得极其稀奇古怪,记起来就非常费劲。
据统计,松鼠藏的橡子当中,至少有50%是它再也找不到的。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到了第二年,那些它藏起来但是没有吃的橡子发芽长出了橡树。一年又一年,橡树的生长范围不断扩展。几千年、上万年之后,它就离最初物种生长的地方很远了。
松鼠的这个特性,有一个专门的名词——松鼠症。
我们自己有时候也像松鼠一样,由于某种担心和恐惧,就会不停地去收藏一些东西以确保不时之需。这个行为最初是有明确目的的,是很理性的一种行为,但是,当这个行为被不断重复的时候,就变成了一种习惯,甚至存储到了我们的基因里,成为基因层面的习惯——本能。
所谓以从宽泛的角度讲,节俭就包含了深谋远虑和权衡利弊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