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个朋友转发了一篇文章给我,她说“听到这个就想到你”。那篇文章是《有自己的兴趣有多重要?》
原来我在你眼里是这样的。那我要更努力做一个有兴趣爱好的人,并且将兴趣爱好发展成自己的特长。
从小,我就是兴趣爱好广泛的孩子。(简直大言不惭)
1.画画。
有段时间,每天放学回家写完作业,我就搬出桌椅,会坐在家门口,摆上纸笔,画自己眼中看到的事物。
我记得有一次,邻居家门口停了一辆摩托车,于是,我用铅笔临摹着它的样子,把它画在了纸张上,画完之后,沾沾自喜地欣赏了老半天。
后来,家里给我报美术兴趣班。每周六,我都很开心地带上美术用品,和临近的小伙伴一起去美术老师家画画。
因为会画一点画,我还担任了班级的宣传委员,负责出黑板报。每次,都用花很多心思排版,勾画,上色,甚至写字。但我始终乐此不彼。
还记得有一次,隔壁班的男宣传委员问我,“为什么你们班的黑板报总能得第一名?
”我很骄傲地回答:“因为有我啊!”
上初中了,学业慢慢加重,没有继续学习画画了,画具也搁置一边了。
2.写字。
早已不记得一年级时自己的字是什么样的,却记得有一次,语文老师拿了两张纸给我,让我照着课后的生字写满。
回家后,我认认真真地写,却发现总也写不好。于是,我想出了一个主意,将纸张覆盖在生字表上,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底下的生字,我就一笔一划地临摹。这才写出了满意的作品。
三年级的时候,语文老师让我去区里参加书法比赛。并没有经过特别训练或练习,直接去现场写了作品。结果硬笔和软笔都获得了三等奖。那时候的我,并没有想过自己会得奖,所以对这样的结果很满意。
此后,总会听到别人的夸奖,“你的字真好看!”“你是不是练过字?”
事实上,我没有上过练字班,也没有认认真真地练过字。只是凭靠自己的感觉去写而已。
3.看书写作。
小时候家里其实没有书可以看,父母都是地道农民出身,没有接受过太多文化,压根不知道什么叫“家庭学习氛围”。我所看的书最多的就是学校老师让我们订阅的《小学生优秀习作》。
那时候的自己,用小学生作文里的比喻就是,真是一只“小书虫”!吃饭看作文选,睡觉前看作文选,上厕所看作文选,甚至跟着妈妈去教堂也要抱着一本作文选。于是我妈逢人就夸我“爱看书”“我女儿从小就爱看书”。
那么自然而然,小学的时候,我的作文就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当场读给同学们听。因此,每当同学们为“写作文”这项作业而头痛时,我却是另一番心情。
认真对待,修修改改,希望并期待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
也曾投过稿,拿过稿费。但写作的热情一直不温不火。甚至一度遗忘自己喜爱文字这件事。
基于以上情况,每每填写表格有“兴趣爱好”一栏,我总会写上“写字、画画、看书、写作”。然而后来,我遇到了“特长”一栏,我才发现,我并没有什么特长。而那些所谓的兴趣爱好,也并不是我自己主观认为的兴趣爱好,只是老师同学们说我做得好,我也觉得自己做得不错,于是理所当然地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兴趣爱好。
真正的爱好,应该是发自心底的热爱,以及愿意为它花费时间,精力甚至金钱,去认认真真,踏踏实实想要做好的事情。
现在看来,我毫无爱好。但我不能这样下去。所以现阶段,先培养“写作”这个兴趣爱好吧!
如果以前写作是为了试卷上多那么几分,为了获得让人的称赞,为了让自己的文字被人看见。
那么现在,我应该为自己而写!
希望自己能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