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至少五把梳子,一直以为,生活精致的人,这些梳子都是必备的。
- 一把竹齿气垫梳,最常用它。
- 一把凯特王妃同款顺发梳,别人送的,不怎么用。
- 一把桃木梳,随身携带,整理发型。
- 一把细齿梳,做造型的时候用。
- 一把牛角按摩梳,疏通脑部经络时用。
事实上,90%的时间都只用同一把梳子,其他梳子只是占据了心理空间,未发挥使用价值。因为有其他4把,内心不觉得匮乏,一旦少了其中一把,虽然不用它,但是感觉难受,一定要配齐。
我发现这是一种病,并非物质匮乏,而是心理匮乏。
搬家的时候,清理出犄角旮旯里的收纳物品,才发现同样功能的水杯,也有四个以上;未拆封的煲汤用的香菇,各种品类不下三包;更别提衣服、包包和鞋子。
作为一个鞋控,春夏秋冬,高跟中跟平跟,尖头圆头方头,职场休闲运动,每个品类下来,已经让我眼花了缭乱了。
以前,每天出门前,都会在鞋架前惆怅好久,穿哪双鞋子比较好,不同鞋子决定不同的风格,摆弄半天,还是穿着无印良品的平底鞋出门了。
无印的平底鞋,被穿烂了,都舍不得扔,有些高跟鞋,摆在那里几年、发霉了都没穿过几次,不仅占用空间,还占用每次选择的精力。
冗余的物品绝对消耗精力,选择困难症者尤其抓狂。
搬家,绝对是断舍离的绝佳时候。搬家成本那么高,绝对不会留着一堆没用的废物。这是时候就会筛选出最想要的和最想扔的。
经过几次搬家,我最想要的前三是书、香薰和床上用品。最不想要的前三,是衣服、多余的鞋子和无用的小饰品。
继买买买后,扔扔扔,留下来的都是我最想要的东西。尤其是把一大包衣服,送到旧衣回收处,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于是养成习惯,如果要置办衣物,提前半个月留预算,提前一个星期选定,如果是网购,一定要会买退货保险。虽然买的少,每一件都是必要的。
如果购买其他物品,一定会问使用频率有多高,假想搬家的时候会不会带上。有时候买贵点,就舍不得扔,少买了好多垃圾物品。
滞后消费,尽量买贵的,再也不担心剁手了。
更愿意把钱花在提高体验的事情中,相比于买衣服,更愿意去看演唱会,相比于买个名牌包,更愿意去旅游。
在我还是一个穷学生的时候,把兼职实习赚来的钱都花在了穷游上。见过冬天九寨沟蓝色的雪、见过厦门鼓浪屿白色的贝壳、见过桂林碧绿的漓江水,见过洱海里在水底招摇青浅的水草……
这些美好的体验,都比一个包来的实在,骤然是一个名牌包,也会有背烂的那天,旅行中见过的奇妙的事和美好的人,不会随着时间淡去,而是尘封在记忆中,历久弥新。碰到志趣相同的人,可以嬉笑畅聊。
多体验,而非从物质中获得满足感。
回到文章最前面,我想让自己做一个精致的人,比如每个月不去美甲一次,修成方形的指甲,再涂上透明红的指甲油,觉得自己就像是在裸奔。
但是,经过这一番断舍离和自我调整后,明白了生活精致不是物质堆砌,而是一种精神状态。
可以只有一把梳子,但保持这把梳子的简洁干净,因为经常使用,木质手柄散发着油脂的光亮,这也是一种精致。
可以只有精简的衣服鞋子,但每一件合身得体,搭配得当,穿出自己的风格,这也是一种精致。
不冲动型消费,物有所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购买好点的,特指把钱花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比如蚕丝枕头、真丝枕套,这也是一种精致。
把时间、精力花在体验中,体验新奇的事物,感受生活中的美学,而非一味从物质中获得满足,这也是一种精致。
不做买买买的女神经,做个享受精致生活的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