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23.东莞《长安日报》刊发)
我的老家在湘北,处丘陵地带,是那种山多田少的穷乡僻壤。 地方倒是没有什么特别,一律的青山绿水,一律的土墙灰瓦,可名字却还是蛮有诗意:杨树港。
也不知是哪个前辈起的名字,杨树,我从来没有见过,柳树,我倒是见过一排一排。前段时间,问了一下度娘,原来古人眼中,柳和杨是连在一起的,或为入诗,或为平仄,总喜欢把柳树写成杨树,柳树也可以叫垂杨或者柳杨,这样总算让我放心了,与杨这个字搭上了边,原来是我理解错了老祖宗的真实本意。老祖宗或许是个文人,才会起了个这么有诗意的名字。
老屋前面不远处,有一条小溪。在我们老家,不叫溪,叫港。可港应该是和湾连在一起的,比溪要大,比塘要小的那种。我们那条水道,也不能说成沟,沟似乎又比溪小一点。所以在我心中,我更是愿意把它命名为溪的。
杨树站在港的两边,就叫杨树港了。
我的老家就在杨树港。记忆中,一到春天,草长莺飞,大地回暖,小溪两边的柳树就开始泛青,满眼皆是青翠欲滴,小鸟低迴,溪水叮咚,与远的山,近的人,构成一副美不胜收的图画 ,和谐而充满生机。溪水虽凉,可总有一个两个的大姐大妈,不惧寒冷,在这里捣衣洗衫,银铃般的笑声,传得好远好远;总有一个又一个的小屁孩,高挽裤管,在这里摸鱼捉蟹,冻得小手通红,却还是乐此不疲,流连忘返;总有一只一只的小鸟,停在柳枝头,一展歌喉,婉转悦耳,透彻云霄。
骑牛的牧童,笛声悠扬,独行的农人,脚步铿锵。过几日,就是杨花纷纷的时候,每每我从树下走过,春风拂来,总有杨花落下,沾在我的发梢,落入我的眼帘,清新而悠扬,诗情又浪漫。
至今还有清香在我诗海中泛滥,成痛,成殇。
自从背井离乡,外出求生以后,就很少回家。偶有回家,也是行色匆匆,犹似过客,或因季节不符,时令不对,既没机会去寻那杨花,也没时间去看那老柳。
今年中秋回老家。终于在闲瑕之余,去了那地,想看一眼那小溪,看一眼那老柳。可我却非常失望,什么也没有看见。溪没有了,柳也不见了。一切都已经改变了。再也不见杨花纷纷,再也没有垂柳依依。真的好失落。
回来又听说,我们那里,村都和别的村合并了,村名也改了,叫白果树村了。也许这个名字更能入诗入画些吧, 再也不叫杨树港了!
从此以后,杨树港成了过往,成了记忆,成了我们这一辈人心中永远的回忆。
“梦里尽是杨花飞,不知游子几时回?”
愿今夜生梦,梦回杨树港,再看那杨花纷纷,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