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神兽回笼,开心?焦虑?
上周总算开学啦,你家神兽回笼了吗?
朋友今年孩子小升初,不仅特意请了一天假去送,还因为孩子住校了,连着几天都时刻盯着手机,生怕错过孩子老师发在群里的一点消息。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一边庆幸“神兽回笼”,一边一颗老母亲的心却怎么也放不下。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则视频,送娃入学后,家长纷纷变身“蜘蛛侠”,飞檐走壁不在话下,围攻了校外围墙的各个角落。
有蹲在地上,从墙下的缝隙往里瞅的。
有不顾铁丝网,爬上石围栏,金鸡独立从上面望的。
更有在铁网缝隙处,硬是找到立足点,趴在墙头的。
这其中有爸爸妈妈,更有爷爷奶奶……
而这背后,更多我们看不见的“上班族”,哪个不是记挂着在校的孩子呢?
这般“无所不用其极”,是关心,也是焦虑。
父母们焦虑什么:
孩子开学了,作业有没有做完?是否能完美适应新学期?
今年小升初,新学校新老师,能不能适应,能不能和同学相处融洽?
如果遇到中高考,那就更担心了,一个假期过了,有没有落下进度?
但很多时候,父母是孩子的镜子,父母的焦虑,才是孩子最大的焦虑。
02 焦虑,会传染
去年年底,山东一所考研点外,一位妈妈带着5岁的儿子来体验考研气氛,并告诉记者说,孩子还有16年就考研啦,大概还有5840多天。
12月底,正是北方最冷的时候,而这位妈妈带孩子已经等了1个多小时了,在考场外严肃的气氛下,5岁的孩子以不符合这个年龄的激情给自己打气:考上清华,加油!
面对这一幕,妈妈很骄傲,广大网友却吐槽不止。
其实冷静下来想想,这不过是我们家长焦虑的一个缩影。
虽然很多家长不会做到如此地步,但在日常生活中这种焦虑却很常见,而这样的焦虑其实是会传染的。
姐姐的孩子今年4年级,暑假一个人过来我家玩。
一开始打电话,姐姐就反复和我强调说,一定要看着孩子把作业做完。
然后发了密密麻麻的作业安排,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什么时候做,还叮嘱我做完要检查,姐姐晚上会来接侄女。
可刚一开始做作业,侄女就说她笔忘记了。
解决了笔的问题,安静做了一会作业,看到妹妹在旁边玩,就又坐不住了。
就这样反反复复,总算大部分都做完了。
检查后开始改错时,姐姐过来了,自然开始看侄女的作业。
刚开始她还在控制,耐着性子给侄女讲。
可她越讲,越着急,侄女就越做不出来,最后一言不发的低着头坐在书桌旁,干脆不做了。
侄女原本就瘦小,这会看起来更加缩作了一团。
其实侄女刚开始改错的时候,还能积极和我互动,说说她的看法的。
焦虑会传染……
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有多少次,我们因为孩子的作业着急,可急到最后,孩子自己都厌烦这门课了呢。
03 放下焦虑,给孩子成长的机会
焦虑会传染,反之亦然,放下焦虑,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却可能收获另类的惊喜。
记得在我们《勇气系列》研讨会内测时,一位学员,也是一位妈妈,分享了自己放下焦虑,对孩子放手,最终孩子却学会为自己的事情负责的故事。
那时正值暑假。
开始时她每天催孩子做作业,眼看时间一天天过去了,自己都上火了。孩子却只是口头答应,可实际上,一天玩得人都见不到。
后来有一天她很认真的跟孩子说,你是大孩子了,作业的事情妈妈今天开始不催你了,如果有需要可以随时找爸爸妈妈帮忙。
孩子刚开始几天玩的愈发不见人了,在知道孩子是安全的情况下,她没有再催孩子做作业。
这个过程持续了近1个月,在开学前的几天,孩子有天试探性的问她,邻居小孩的作业都做完了,妈妈你不着急么,怎么都没催我了。
她依然坚定的对孩子说,妈妈相信你,你能处理好自己的事情。
因为快开学了,孩子自己大概也是急了,这之后的几天,孩子开始每天认认真真在家写作业。
虽然面对孩子作业的事情这位妈妈一样很着急,可她坚守自己的诺言,没有再干涉孩子,孩子后来反而自己主动完成了作业。
同样是孩子犯错,姐姐因为担心焦虑,侄女反而开始排斥学习。
而这位妈妈的做法却很值得深思。
04找到成长的自己,才能放下焦虑
面对孩子的问题,焦虑是没有任何益处的。
如果我们接受不了自己的焦虑,焦虑就会通过生活的方方面面传递给孩子。
就像研讨会中每位父母最终都会记忆深刻的一句话: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自立。
其实在孩子成长的路上,父母最终的目的也是如此。
而父母的焦虑,最终剥夺的却是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让他无法获得“自立”。
其实我们的孩子敏感而丰富,他只会看父母怎么做,而不单单只是听你怎么说。
与其追在孩子身后,变成喋喋不休的老妈子,不如包容孩子的“不足”,放下焦虑,成长自己,这也许才是当代父母面临的最大挑战。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正确的爱,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而是知识和智慧。
而如何才能正确的“爱”孩子,需要我们每位父母持续去学习。
就像前面提到的带孩子去考研现场体验的妈妈,在孩子作业面前焦虑又不得法的姐姐,不过都是需要“持续成长的父母”而已。
所以,父母的焦虑才是孩子最大的焦虑。
当父母知道如何处理自己的焦虑,才能更好的支持孩子的成长。
在这里也推荐我们《勇气系列》读书会正在读的这本书——岸见一郎的《被讨厌的勇气》,也许会给身为父母的你答案。
欢迎关注@光昭亮教育�,爱的教育就是未来~~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可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