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经历了春招以来最刺激的一场面试,完全不按套路出牌,根本不给你机会介(chui)绍(xu)过往经历,直接抛问题来分析,基本现场走了一遭需求分析、用户调研、方案提出与评估的全过程,不断追问来探你的边界。期间受益良多,结果怎么样都已经不重要了。
快手总部园区比较大,说实话让我非常惊讶,之前虽然知道快手也比较有钱,但没想到它能仅靠短视频就能发展壮大成这样,对下沉的力量还是很服气的。
到了某一层,放眼望去都是在码代码和建模的程序员们,有多个面试官在多个会议室分头面人,我被HR小姐姐随机领到了某个房间外等,于是,嘿,就中奖了。
下面邀请你和我一起走一遭这个刺激的面试(文章大约两千字,略长)。
1. 简历
因为我简历写了两页,于是上来就变成了围绕“简历”这一产品的分析。
① 现场把两页的简历改成一页。
② 给出理由。
③ 为什么这样排序?为什么照片和文字按这样的位置放?
④ 如果是社招不是校招,怎么改这个简历。
⑤ 从产品经理的角度,怎么理解“简历”。
是不是已经有点意思了?别急,这只是因为双页简历事引起的面试官的临时起意,一点小小的前菜,正式面试下面才开始:
2. 自我介绍
3. 求职意向:策略方向
策略产品和策略算法、开发相比有什么差别(有什么是策略产品不可替代的地方)?
4. 情境分析
问题:如何评估某条路的车流量。
眼熟不?是不是见过类似的估算题?好的,给亲爱的们三秒钟考虑一下怎么回答。
。
。。
。。。
好!有想法了吗?如果这只是一道单纯的估算题,那当然有很多方式可以测算。but,这是一个产品经理的面试题,那么这其实是给你提了一个模棱两可的需求,要做的第一件事就应该是明确真正的“问题”是啥。在明确问题之前,任何答案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实际上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也全是围绕这一问题而引发的后续讨论。
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其实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的第1章就有提到了,即从“学生”到“职场”的差异。一看到问题,马上就想答案,也就是典型的“学生”思维,是十多年学校训练练出来的条件反射。而“职场中收到的问题常常是目标不明、信息片面的”,那么首要要做的就是搜集信息,即采集需求。
01 采集需求,明确问题
① 首先要明确,这是谁(Who)提出的问题?为什么(Why)要提出这样一个问题?Ta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面试官:提问者是某个区域的管理人员,想知道某条路的车流量是否饱和,目的是想看它是否需要加宽。
② 明确了最终目的,再来看这个需求对于达成这一目的是否必要?更需要关注这个问题的哪些方面?怎么把问题明确、简化到可以解决?
问题:是否要加宽。
需求:①评估当前高峰时刻车流量是否饱和;②如当前没问题,则考虑至少未来一年内,车流量是否有增长可能,道路是否能满足车流需要。
问题细化:
① 什么样的路?连接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会走?
面试官:一条直路,连接工业园区与居民区。路边比较荒,没有学校、医院、商业区等地方。
② 还有哪些要考虑和要排除的问题?
——不考虑四季波动。
——考虑住宅区与居民区未来一年可能的人口增长。
——考虑路的长度、红绿灯数量、车道类型与数量:四车道,同时有人行道、非机动车道。
好,到现在为止,问题基本理清了,可以用我们学生时期熟悉的方式来表示:
02 根据细分问题,提出指标,给出多种可行方案
1)当前流量调研:
- 锁定高峰时间段:工厂上下班时间;
- 测量方式:
① 一个月内随机选10天,在高峰时段拍摄车流画面,计数并平均;
② 调取车流录像(面试官:新建的路,没有录像……)
③ 如有信号灯,在几个红绿灯区间计车辆数(朋友补充)
……
2)未来趋势调研
——住宅区居住比例、人口增速、停车场停车数量(面试官:并不能确定反映这条路的流量)、居民经济水平
——工厂区员工比例、人口增速、扩招计划等
当然,到这里,基本确定了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但作为一个合格的产品经理,永远要记得做plan B!甚至plan CDEFG……也就是说,就算调研结果是未来一年内都够用,也要做好风控策略,考虑好如果因为各种原因,人口增长远超预期,但到时候已不能再扩修道路,可以怎么缓解交通压力。
比如:
① 与工厂协商,弹性工作制,分散上下班时间;
② 在居民区通过活动宣传低碳出行;
③ 安排更多公共交通措施,如更多公交班次、公交快速车道;
④ 建收费站;
⑤ 定时变道:因为车流向高度一致,即早上都涌向工厂区,晚上都返回住宅区;
⑥ 限号;
⑦ 建高架桥;
……
这些方法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拓展车流渠道,如⑤⑦,一种是降低车流量,而降低车流量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量,即增加汽车出行成本,如④⑥,和增加其他出行方式或出行时间的吸引力,如①②③,
03 价值判断,选取最优方案
① 是否需要其他方支持;
② 成本高低;
③ 见效速度;
④ 收效程度。
综合这几条来看,增加公共交通班次、限号、限时变道等方式是远优于其他方式的,可以用最小的成本最快解决问题,且是在问题提出者管辖能力范围内的,这几条组合来使用,应该可以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04 复盘
① 问题彻底拆解后,再从头进行复盘。
好,现在你还记得,一开始的问题是什么吗?又是怎么一点点走到这一步的呢?
② 有没有觉得刚刚的问题有什么问题?
5. 向面试官提问。
① 快手怎么解决的冷启问题?——不能说。
② 快手为什么不做像抖音那样的feed流?——给社交评论更多的空间。
总结
产品经理的思维方式:
- 采集需求,明确问题——用户调研能力;
- 细分问题,确定指标,分别给出方案——资源盘活、多角度分析能力;
- 价值判断,选取最优方案——价值判断能力;
- 及时复盘。
感觉刚拿到问题的时候是有点蒙的,最终发挥的也没有很好,思维不成体系,思路没有打开。其实道理都看过,但应用得少了,离融会贯通还差得远。确实是需要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反复思考反复练习的。
另外,即使是我现在时候复盘,也没有很好地确定评估的指标,开始只想测车流,但车流和拥堵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拥堵应该用什么指标来衡量呢?运行时长?速度?各个国家各个地区都有不同的测量方式和评价标准,可以再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