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原来的单位打工,从进公司到离开公司,已经从一名新手到了一名骨干,那么多年,公司的成长环境,造就了自己。在公司随着对业务的不熟悉,到熟悉,从搞不定项目到搞得定项目,自己一步步的成长很有感触,以至于后来自不量力,认为自己能力很强,可以cover一切,所以就直接离职创业了。
真正创业了才发现,自己的假设是错误的,在工作的时候成长成的能力不等于在创业的时候的全部,甚至微乎其微。
最近在思考过程中,有所感悟,无论是工作打工还是创业做产品,所谓的成功都是把变量变成常量的过程。
这里的变量:就是不能驾驭的刚需环节。
而常量则是变成可驾驭,可控的刚需环节。
在工作的时候,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业务模式,业务流程,公司通过多年的运营已经形成了成熟有效的模式和流程,因此,除了自己的坑,坑外的环境都是常量,自己只需要把自己的坑变成常量,就可以形成业务闭环,从而形成商业价值成功闭环。
因此在工作中,首要的目标就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并主动把跟上下游流程的连接坐牢,例如做市场的把客户关系做好,做研发的把产品做好,这就很很容易作出成绩。在这样的成长过程中,只要时刻想办法打磨自己的能力,主动练习自己的能力,就容易成为这个职位领域的专家了。因为通过你的环节,可以更佳有效的形成了商业闭环。
然而创业后才发现,变量一下子增多了,原来的一个萝卜一个坑,现在变成了一个萝卜N个坑,既要考虑业务模式的可行性,又要考虑构成业务模式每个环节的可用性,如果说工作的时候只需要用正确方式做事情就可以了,那么创业则多了一个维度,就是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既要考虑方向的正确性,又要考虑方式的正确性,坑的数量多个一个数量等级。
这对创业者的考验可想而知,面多这么多坑,每天都需要思考如何把这些坑的变量变成常量,主动连接,主动学习,在创业者的眼中,没有喜欢不喜欢之分,只有一条路,就是想办法把自己假设的业务模型尽快论证,让所有的环节变量变成常量,形成商业闭环,来检验自己的商业逻辑是否有效,用户是否买单。
这变量大到需求的真伪,小到某个细节的开发质量,都需要在迭代中形成逐步形成常量。
如今再思考,工作中自己的成功多半是公司给予的,大量的变量,公司都变成了常量,通常自己只需要把一个环节做好就可以了,然而创业却大有不同,要做到成功,远不是只会一点技术那么简单,只看到机会刚需那么容易,这过程中包含了太多变量,一个创业者真要能够做到把一件事情从0到1,这需要突破自己的心魔,在创业者的眼中,没有苦劳,只有功劳。无论在努力,再辛苦,如果最终还是没有形成商业闭环,没有人认同价值,都是徒劳。
面对太多变量,留给创业者更多的是能力和认知的重构,价值的迭代,直到把想法到产品的所有变量变成常量,形成商业刚需价值。
作为一名创业者,都要时刻思考你的也许闭环,还有有多少环节是变量,有哪些是刚需的变量,有哪些是锦上添花的变量,连接,分享,主动找到合适的资源把刚需环节变成变量。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