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竞争中,我们经常讲如何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从产品外观设计、功能、概念等方面,让产品功能和卖点越来越丰富,更加差异化。
在早期市场繁荣的时候,各大品牌所推崇的产品功能多样化、差异化确实吸引了消费者眼球,获得了市场上的一定认可。
可近几年来的价格战和需求低迷,各大品牌在面对商家和终端用户时,价格有没有优势成为了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没有足够的利润空间,商家不会主推你,没有足够的促销优惠,消费者不会购买你。因此,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另一关键因素,产品成本的管控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一讲到产品降成,很多人可能想到的就是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当然有个别害群之马除外)。其实,降成是现代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必然。在产品的成本构成中,有些成本是可见的,有些成本则是不可见的。像材料、制造、研发等成本这些是可见的;而像生产效率、机会成本等则是不可见的。
产品降成往往通过规模采购、生产效率提升,从而达到边际效益最大化,今天我想聊聊家电行业的几点降成的看法。
一、一定要做爆品
每年年度结束的时候,我都会根据销售报表做数据分析,分析什么呢?统计每个商家的各款销售机型占比。
通过数据反映出哪些是年度畅销机型,哪些是容易形成滞销机型,从而引导其做好下年度备货计划。
其实对于工厂生产计划亦是如此,一定是根据市场需求和历史生产数据,淘汰产销不旺的问题产品,并通过规模化采购和生产,将畅销机型的成本进一步压缩,让其在市场上更具有价格优势,从而打造成爆品。
另外还可以通过定制模式来打造爆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倒逼传统厂家改变计划生产模式,比如:1万套1000元/套、5万套900元/套、10万套800元/套……这样才有利于产品成本进一步压缩。
二、产品功能要做减法
这两张照片是我家的电视遥控器。早期的产品遥控器上赋予了各种功能,而很多功能键,我现在都不知道如何使用。相隔了10年,从早期的傻大个、按键多,进化到现如今的简约、轻便。
再回归到我们空调产品,比如空调的静音模式有没有用呢?市场上很多空调静音已经降到了18分贝,静音模式对降噪效果不大,而且对制冷效果还有一定影响;
再比如空调的强劲模式有没有价值呢?我们在销售空调的时候,往往会告诫用户使用空调时,尽量不要开急冷,不要开低温,这样的使用习惯不仅耗电,还会影响压缩机的寿命。
接下来再吐糟一下ECO模式(节能模式),这个功能在空调和汽车上都有。可在生活中,有多少人开车时开ECO模式,特别是在超车、绿灯起步时,你如果开个ECO,会被后车狂按喇叭鄙视。
综上吐糟,企业在早期研发的个性化功能,有些如今逐渐成了摆设,甚至是累赘。因为它不仅增加了产品的设计、制造成本,还有未来可能出现的故障率。
当今的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他并不会为了一些“功能”而多付费,也并不会因为少了一些“功能”而放弃这个品牌。只要价格合理就会成交。
三、提升配件的模块化程度
一家成熟的空调企业,从内机到外机,有上百个零配件,需要钢材、铜材、塑料件等数百家供应商。但凡缺少一个零配件,这台空调就只能停在流水线上了。
而这数百家企业的配件标准肯定不一样,但凡其中一个配件不合格,最终会导致整套空调有瑕疵。面对如此众多、特别是细小的零配件,我一直在思考这些配件能不能模块化呢?
比如:生产一台空调,原来需要100个配件自己组装,如果我们进行模块化改造,供应商们只要提供50套配件给我们组装,那我们生产效率是不是大幅提升,材料耗损是不是大大降低,这个能不能成为降成的一种方式呢。
四、提升配件的通用性
这个疑问在我脑海中存在了很久,为什么挂机和柜机空调遥控器不能通用,两款遥控器外形也是完全不同。
我不知道这是为了特意区分柜机和挂机吗?如果真是如此,我很难理解为什么这样做?作为消费者,我只需要遥控器能开机就行,我才不管哪款是开挂机,哪款是开柜机呢。
当然遥控器只是产品的一个部件,那还有电路板、芯片等更加复杂的配件呢。如果不提升产品配件的通用性,每款产品使用不同的配件标准,不仅增加了原材料采购成本,也会增加后期的产品维护成本。
作为一名文科出身的营销人员,我并不太懂产品设计和制造, 但我更关注商家卖我们的产品能赚多少,用户购买我们的产品能省多少,这一切都将基于我们的产品成本有没有优势,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