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以下文章从网络摘录集合而成,只为分享给有需要的人,若有涉及侵权,请联系本人。
“椎间盘”,什么是“椎间盘”?
人体的脊梁骨,是由一块块骨头组成的,骨头与骨头之间有垫片隔开,这个垫片就叫“椎间盘”(见下图)。图中黑色的部分,就是“椎间盘”。
这些垫片“老”得很快,20岁以后就开始慢慢地变老,如果不注意保养,受到损伤,它被压扁,向后面凸了出来,碰到了神经,这就形成了“椎间盘突出”症。
前面讲过,“垫片”受到损伤,向后面凸了出来,就形成了“椎间盘突出”。(见下图)
按理说,人体整条脊梁骨,任何部位的垫片都有可能损坏突出,但常见的是颈部和腰部的椎间盘突出。
颈椎“椎间盘突出”,会引发颈椎病。有关颈椎病,我在《厦门网》/《百家村》/“颈椎病,你自己就可以治”中,有详细论述。
在这里,我就专门谈“腰”椎间盘突出的问题。
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什么表现?
(1)腰痛,(2)同时有一侧下肢放射性酸痛或麻痛,(3)越走越痛。
为什么又麻又痛呢?因为神经被突出的软骨垫压肿了,这条神经线名叫“坐骨神经”。
为什么我把上面的一句话,分成三截,并标以(1)(2)(3)呢?因为:有人把单纯“腰痛”
误认为椎间盘突出症,有人把双侧下肢放射性酸痛或麻痛误认为椎间盘突出症,也有人
把“越走越不痛”的腰痛误认为椎间盘突出症。
不是椎间盘突出症,怎么自我检查?
如果你有症状,即一侧下肢酸(或痛或麻),你可以自我体检一下(见下图):平躺在床上,
两下肢伸直,接着将酸痛的这一侧下肢直直地举起来(或者由别人帮抬起来),此时你的腰
或该侧下肢如果感觉到酸(或痛或麻)加重,那基本上可以确定是“椎间盘突出症”了。如果
拍CT片,片上有异常现象,那就肯定是这个病了。
该怎么治疗,要知道它怎么发病的。
要想了解怎么治疗,必须先了解椎间盘突出,怎么会引发腿麻痛的?
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变化是:(见下图)
(1)骨块与骨块之间的“垫片”向后面凸了出来,压迫到了神经;
(2)被挤压的这条神经“线”肿胀、发炎了;
(3)这条发炎的神经所管理的肌肉产生痉挛并疼痛,这条发炎的神经所管理的皮肤痛觉麻木了。
可见,上述的“因果关系”是:“垫片”突出——→神经受压并发炎——→皮肤麻木,肌肉酸痛。
所以,“垫片”突出是“因”,神经发炎是“果”,下肢的麻木酸痛是“果”引起的“果”。
那么,该怎么治疗呢?
治疗的原理也是三条:
(1)要让“突出”的垫片(椎间盘)缩回去,那就必须正确地牵引,理脊。
(2)要让肿胀发炎的神经(线)消肿,消炎,那就要热疗,远红外线照射。如果这些物
理疗法效果不明显,那就要加药物治疗,即“点滴”消炎的药物和营养神经的药物。如果这
样治疗,“炎”还消不掉,那就要“骶管注射”,把消炎的药物直接送到神经根周围。
(3)将痉挛的肌肉放松。那就要按摩,拔罐等。
牵引方法,哪一种的比较好?
既然有95%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经过“非手术”治疗,可以治愈。那么,我们就应该先采用
“非手术”的治疗方法来治疗。
上面讲过,要让“突出”的垫片(椎间盘)缩回去,那就必须正确地牵引,理脊。
什么样的“牵引”,才是正确地牵引呢?
目前的牵引方法有两种:
(1)平躺牵引:在胸部、腰部分别绑牵引带,两头对拉。
(2)斜躺牵引:头低脚高位,只在腰部绑牵引带,上半身借用人体自身的重力,向下滑,下半
身利用绑在腰部的牵引带向上拉。
这两种“牵引”,哪一种好呢?
咱们先分析一下前者(平躺牵引):(见下图)胸部被绑,呼吸困难;两头对拉,全身肌肉紧张收
缩,与牵引力相“对抗”,为了拉得开,需加大拉力,结果——要么,拉不开;要么,腰韧带易被
拉伤。有一种机器,叫“电脑三维牵引机”,就是根据平躺牵引的原理设计的。
斜躺牵引,好在哪?
咱们再分析一下后者(斜躺牵引):
(1)不绑胸部,呼吸顺畅;
(2)不是两头对拉,腰肌不会产生反应性的收缩;
(3)便于施以不等重牵引,疗效更佳。
(4)牵引中,便于实施“斜扳”手法复位,增强疗效。
当然,采用该疗法,医生比较累,要亲自动手,不象“平躺牵引”那样,可叫机器代劳,或叫护士代
劳。当然,斜躺牵引,也有一个不足之处,就是它的“样子”看起来比较“土”,不够“机械化”。(见下图)
针灸有用吗?
有用,但不能治“根”。为什么呢?前面讲过,该病的发病机理是:(1)软骨垫变形突出,压到了神经;
(2)被压住的神经肿胀、发炎;(3)这些发炎的神经所管理的肌肉产生疼痛、“抽筋”。也就是
说:垫片突出是“因”。神经发炎是“果”,肌肉酸痛是“果”引起的“果”。
针灸不能矫正变形了的垫片,不能使它回缩,但它有放松肌肉抽筋、减轻肌肉疼痛作用。所以说,
对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针灸是“治标,不治本”。(见下图)
要治“本”,就要用机械力,拉开椎间隙,让垫片缩回去,也就是前面说的,要——“牵引”。
按摩,有用吗?
有用,但不能治“根”。
大多数人以为,腰腿酸痛,要靠“按摩”来治疗。其实不然,其原因,如上所述:
垫片突出来是“因”,神经发炎是“果”,肌肉酸痛是“果”引起的“果”。
按摩不能使垫片缩回去,也不能减轻神经发炎,充其量,它只能放松放松肌肉,减轻一下肌
肉疼痛,舒服一下。(见下图)
所以,按摩是“治标,不治本”。
要想治“本”,就要让垫片缩回去,也就是要——正确地牵引
在家里,怎么自我牵引呢?
比较简易的办法是:做一个“单杠”,用下半身的(身体)重量,拉开椎间隙,使“垫片”缩回去。(见下图)
有两点需要留意:
(1)“单杠”不要架得太高,
“单杠”牵引,也需要改革。
使用抓“单杠”牵引时,抓不了多久,手太累。吊不了几分钟,牵引的效果有限。
比“单杠”更好的,是用轮胎。其原理,同样是用下半身(身体)的重量,拉开椎间隙,使“垫片”缩回去。
当然,与“单杠”牵引一样,需要留意:(1)“轮胎”不要挂得太高,站着,人钻进去,两边的胳膊窝能跨
在轮胎上(的高度)就行。如果架得太高,操作起来不方便。(2)悬吊时,将双小腿向后抬起,尽量挺
胸挺腰。
“轮胎”牵引,怎么牵?
(见下图)当然,要有4根绳子绑住轮胎,挂在墙上或天花板下。
“轮胎”牵引,也需要改革。
用轮胎牵引,与抓“单杠”牵引一样,牵引力不集中,因为“牵引力”分散到12节胸椎和5节腰椎的
椎间隙中去了。而所施的“牵引力”(人体重量)又没法再加大。
那么,怎么改革呢?(见下图)把轮胎套在腰部,“牵引力”集中在腰部,同时,应用这种方法,可
以顺着腰椎原有的弯曲线牵引,使椎间盘顺利回缩。
用“轮胎”牵引,也有问题。
上述方法,在具体运用的时候,会发现一些问题:
(1)卧室装修得太高档,天花板不便再安装挂钩。
(2)人钻进轮胎后,手没地方扶,很难调整身体的平衡位置。
(3)自己一个人在家,比较不容易操作。
怎么办呢?更简易的办法是——用沙发的扶手牵引。(见下图)
上个月,我的一个朋友(48岁的ZH先生)在家时,无意中突然用力弯腰,致使腰椎间盘
突出症复发,右下肢剧烈疼痛发麻,无法站立,翻身也很困难。3年前他患过此症,也拍过
CT。我到他家时,看见他躺在长沙发上,表情痛苦。我为他抬抬腿,简单地检查一下之后。
我把他的下半身向下拖,把他的腰放在沙发扶手上,让下半身向下垂。20分钟后,我叫他自
己用双手推沙发,把身体缩上去。第二天早上,他打电话来说,昨天一夜没痛,好好地睡了
一个晚上。我叫他如法继续自己治疗,2周后,居然就好了。
“沙发扶手”牵引,为什么胜过“机器”牵引?
前面谈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原理,关键是要让“突出”的垫片(椎间盘)缩回去。
只有正确的牵引,才能使“突出”的垫片缩回去。
那么,什么样的牵引才是“正确的”牵引呢?
根据人体结构和力学原理,用通俗的言语来讲,那就必须:
(1)全身肌肉放松着“牵拉”。因为全身肌肉放松,椎间隙才能拉得开,拉得大。
(2)挺着腰“牵拉”。因为只有挺着腰牵拉,才能把突出的的“垫片”挤压回去。
“沙发扶手”牵引,具备上列两个条件,而“电脑三维牵引机”设计得不太合理,不具备上列两个条件。
为什么要挺着腰“牵拉”?
前面讲过,挺着腰牵拉,才能把突出的的“垫片”挤压回去。为什么呢?
因为人体脊柱是“ S ”形的,五块腰椎骨排列的队形是向前凸的(见下图)。用机器“平躺牵引”,把腰椎
队列拉直,反而把“垫片”挤压出来,只有挺着腰“牵拉”,才能把椎间隙拉开,才能把突出的的“垫片”挤压进去。
再谈为什么要挺着腰“牵拉”?
有些网友仍不太理解,请看下面的示意图:
只有挺着腰“牵拉”,才能把椎间隙拉开,才能把突出的的“垫片”挤压进去;
如果平躺着“牵拉”,则把突出的的“垫片”,越挤压越“突出”。
上图平躺拉,下图挺腰拉
打个比喻——
这好比一根香蕉果,凹侧的皮破了,果肉挤出来了。那么,怎么牵引,才能把突出的香蕉肉挤
进去呢?(见下图)
直着拉?弯着拉?
腰肌劳损锻炼方法:
看了上面的原理解释,应该能够明白,与腰椎间盘突出类似,腰肌劳损也主要是背部的肌肉被过度拉伸。所以要做锻炼,应该目的是收缩背部肌肉的运动。若是仰卧起坐,则依然是北部肌肉拉伸,会起到加重病情的效果。(之前不知道这个原理,错误地锻炼了大半年)
下图的动作,本人亲试,效果不错。最后一招”燕飞”难度太高,可不做尝试。
1.挺胸抬起胸部和肩部,吸气;放下,呼气
2.单抬腿膝部伸直,轮流抬起一腿和放下。
3.“半桥”两腿屈曲下,抬起臀部,同时挺胸挺腰,吸气;放下。
4.双抬腿两腿伸直并拢抬起,呼气;放下时吸气
5.“桥”双腿伸直并拢,抬起臀部,挺腰,吸气;放下,呼气。
6.侧卧抬腿侧卧,一腿伸直,尽量抬高,先从左侧卧再向右侧卧。
7.小卧撑腹仰卧,用双臂抬起上身,抬头,骨盆部不离地面。
8.“燕飞”俯卧,抬起上身,两臂及两腿向后伸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