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日本的高自杀率
在本书开头,涂尔干教授将自杀所引起的外显的结果考虑在内,同时去除自杀的意图或者动机,并且将那些当事人没有意识到其行为产生后果的死亡现象排除在外,以此作出对自杀现象的界定,严谨地对自杀做下定义:人们把任何由死者自己完成并知道会产生这种结果的某种积极或消极的行动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死亡叫做自杀。自杀未遂也是这种意义上的行动,但在引起死亡之前就被制止了。
作为一本学术著作,涂尔干主要是以社会环境 (宗教社会、家庭社会、政治社会、职业集体) 为基础进行了客观定义。即,旨在社会学独立研究范畴内确立自杀定义。把自杀美化推崇成一种艺术的国家是日本,日本是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二战结束,在天皇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大量的日本士兵在街头切腹自尽,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对武士道精神和天皇的推崇。这种为天皇或者对主君徇死以表忠心的例子在日本的历史上并不罕见,最著名的莫过于在日本众所周知的《忠臣藏》中,四十七义士为了替主君洗耻,经过数年准备,手刃仇敌后集体切腹自尽。切腹也不是仅仅将刀捅进肚子,而是有一套严谨的流程。理论上,武士在切腹之前要先剃须理发,沐浴更衣,穿着白色和服在装饰肃穆的寺庙中进行。同时必须有一位家臣或者亲信作为介错人,在将刀刺进肚子的一瞬间,介错人用长刀砍下切腹者的头,完成切腹仪式。一名好的介错人在砍断头后,颈皮还连接着,切腹者死时还能保持着低头跪拜的姿势。
我们不难看出,作为刑罚的切腹仅仅是种形式,不让不洁净的执行人来行刑,由自己来结束生命的想法无疑是他们重视名誉的一种体现。在对于自杀原因的分析中,涂尔干运用 “假设——推断——检验”的方法对引起自杀的原因进行破与立的分析,近代日本高自杀率的原因显然属于社会因素。《菊与刀》中很详尽的描述了当时在“各司其职,各得其位”的社会环境下日本人民的个性充满了压抑。在明治维新后,等级制被保留下来。每个人从出生开始每个人生阶段的角色就已经确定。男子小时候无忧无虑,越长大个性越受到束缚;女子在小女孩的时候就被灌输“长大后要成为一个好妻子”,并会专门学习女工。与西方罪感文化相比,日本更倾向于耻感文化,以受到他人嘲笑为耻,以不守社会秩序,违背自身角色为耻。天皇退居幕后,武士道精神成为国民的精神,以压抑自己的个性,达成精神磨砺实现超我为目标。在这种压抑的,充满精神追求的社会环境下,日本人民选择自杀时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如因自己的真心得不到主君理解而切腹,是希望自己死后,真心能通过这个极端行为表现出希望能得到大家理解的愿望;或者承担职务上的责任,或由于世间的义理舆论而切腹的行为,是为了恢复将要失去的名誉和体面。种种原因都是因为为了名分,为了主君或作为个人的情理。这也可以用涂尔干政治一体化的程度对自杀率的影响理论来解释。他认为,总体而言,政治一体化程度与自杀率呈现负相关关系,特别是在社会的非常时期,一个社会的集体意识能够通过政治动员建立起来或者被强化,它和宗教、家庭一体化程度对自杀倾向的影响是一样的。
现在在日本切腹仪式基本绝迹了,等级制的影响也在慢慢消失。但日本的自杀率任然居高不下。早已不是江户时代了,日本应该更多的关注人民的个人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