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好像从来不是个褒义词,看到这个词,我们的头脑里往往会迅速出现“迟钝”“愚钝”等不好的词语。查查词典,解释为“笨拙,不灵活”。那“迟钝的感觉力”似乎就更不好了,我们渴望的都是“灵敏”“聪慧”“伶俐”的感觉啊。
但《钝感力》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写的一本书,“钝感力”这个词语也是他的独创。这位作家,像中国的鲁迅,又像中国的毕淑敏——“弃医从文”。他强调,在这个节奏飞快,竞争激烈的时代,钝感力才是人人需要的精神力量。钝感力不仅仅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更是一种独特的人生智慧。相比激进、张扬、刚硬而言,它让人更易获得成功,并能同时求得自身内心的平衡,更易与他人、社会和谐相处。
樊登老师先从王宝强、黄渤说起,他俩都是自身形象“不能入眼”的“演员”,相比于那些颜值爆表、身材俊朗的帅哥,他们最不能靠外在赢得大众的喜爱。在演艺路上,他们曾遭遇很多人的嘲讽和质疑,但面对“外人”的说辞,他们能面对,能忘却,能堵嘴,然后继续走自己的路。毕竟,演技才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他们,都出彩了,且出了大彩。钝感力,原来竟有如此神力。
对于我们呢,生活工作中不快的事,我们往往会刻骨铭心,在不同的情境中一次又一次的“复制粘贴”。烦恼,就此撕缠不断。唯有主动忘却,才会有更好的明天。不快,人人不可避免。忘却,却不是人人能做到。有些人,甚至故意“念念不忘”,执着于此,让自己在烦恼中“纠缠”。只有心胸宽广的人,会主动地丢,不断地丢,用阳光的心遮挡生活的雾霾。
失败,似乎与生俱来。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都有失败追随。只是那时,我们会用哭泣来表达。再长大,似乎失败从未停止过追随,甚至会越跟越紧。只有对失败有了钝感力,才会有勇气去面对,去接受。当我们的心足够大,大到能容纳所有的风风雨雨,一切失败才不足为奇,也不足为患。有太多太多的人,都是掉到失败的深渊里,靠着自己一厘米一厘米的爬,坚持不懈的爬,最终望见了天,别人见不到的“天地”。
人,活在世间,就注定活在别人的评价里。对对错错,是是非非,本就是没有答案的考题。尤其对于流言蜚语,最该做的就是“屏蔽”。当我们自身具备了屏蔽不良信息的能力,有了坦然面对复杂目光的心理,一切就有了定力。甚至,我们更应该在那些不怀好意的信息里,增加强大的动力,让自己更有韧性的活着,更有力量的活着,活出不一样的自己,也活出不一样的天地。当我们学会感恩一切,就拥有了一切美好。
对于赞美,更要有足够的钝感力。夸赞,很多时候是鼓励,是鞭策,并非你做的足够优秀。得意忘了形,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只有心灵清醒,才会有明澈的未来。无论赞与不赞,其实,都与你无关,那是别人的事。唯有成长,才是自己的事。面对赞许,心怀感恩。默默前行,才是最好的修行。
钝感力,就是要有一颗平常心,一颗宁静的心,一颗纯粹的心。唯有如此,才会有好的工作,好的家庭,好的未来。也唯有如此,才会遇见那个更美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