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特别想吃油条
尤其是,刚从油锅里捞上来,稍微晾凉,但还冒着热气的新鲜油条
自从年前放假开始,邻近的早餐摊位便没再出现
想想有近4个月没吃过新出锅的油条了
还记得元旦前后,有一次路过早餐摊儿
一位头发花白的大爷,刚从摊主手里接下装满油条的袋子
略一看,至少4根炸得金黄的油条
还伸手从旁边的桌子端起了一个自家带的小锅,大概是装满的豆腐脑或豆浆吧
自小,早餐时分,街上便少不了炸油条的摊位
一根油条一个茶叶蛋,再加一碗豆浆,便是一顿丰盛的早餐了
现在想想,好像没太听到长辈们说过:别吃油条了,垃圾食品吃多了不好
却总在早餐摊位上见到一些半百以上的老人,买下四五根油条,带回去全家分食
而每每听到路上一些小孩子嚷着要吃肯德基或麦当劳,总会招来陪同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略显恼怒地斥道:吃那玩意干什么,都是垃圾食品
一开始,总觉得这些长辈们有些无理取闹
比起单纯是油炸面粉的油条油饼,甚至是油炸面粉再加糖的炸糕,汉堡和炸鸡明显在营养组成上,多少要平衡一些不是吗?
到底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认知上的绝对差异呢?
我虽生在北京,但自小生活在郊区,进城一趟也多是在游览名胜。听说北京最早的肯德基,是1987年开在前门附近的
我记不清爸妈带我第一次品尝这洋快餐是什么时候了,大约也是小学高年级了吧
那会儿吃一顿肯德基或麦当劳,一个人要大十几块钱,在普通家庭来看,绝对是奢侈的
如果当时有人跟我说,这是“垃圾食品”,我一定会觉得他是在“酸”
到了千禧年前后,K和M的店逐渐开遍了京城
而家庭收入的提高以及整体物价的上涨,也让这些洋快餐,不再显得高高在上
而这时候,报纸上才渐渐出现了“垃圾食品”的说法
很多专家学者纷纷表示,看看美国人的肥胖率吧,不要再过度食用这些快餐食品了……
高中的语文老师,当时50多岁,是个过来人
他曾说:“以前吃饱饭就是追求了,还管什么是垃圾食品。现在过得好了,这是越来越挑剔了。”
他们这辈人,是真的吃苦长大的
有油条,炸糕吃,那便是美味了
一盒稻香村的点心,怕是逢年过节才能打打牙祭,享受一番
小时候过节时去外婆家,她老人家总会准备上一盒点心来哄我们小辈儿们开心
这些是他们用来填饱肚子的必需品,因此,他们不会用“垃圾食品”来指这些食物
但洋快餐,零食,方便面这些,流行起来没多久,便被打上了“垃圾食品”的标签
而老一辈一旦形成了这种固定认知,便很难再甩掉了
其实,按照营养科学来说,长期食用任何营养单一的食物,都不利于健康
就像之前张文宏医生劝大家尽量少喝白粥,却引来了一堆反对之言
我相信,现在很多老一辈们,没有那么固执了
一根油条,吃得
一个汉堡,同样吃得
如果把白粥,配一些蔬菜和肉类,那这碗粥也可以很健康
不用纠结在“垃圾食品”上
适度适量,是为健康
饮食如不适可而止,厨师亦成下毒之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