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娜,坚持读书打卡第84天,阅读书籍《建构解决之道》,读书感悟: 樊登:我觉得作为一个读者可能会有一个疑问。第一个就是,有必要活得那么心花怒放吗?第二个疑问就是,真的能活得心花怒放吗?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您是觉得人就能活成这样吗?
彭凯平:是的,我们现在的科学研究证明,这样的一种状态它对我们生活、工作、健康都特别有意义,同时这个状态有科学的方法去实现。所以我们认为是可以做到的,也应该做到的,所以才提出这样的一个积极心理学的概念。
樊登:您这些年来,一直致力于把积极心理学在中国不断地推广,我相信也听到过很多质疑。说积极心理学就是让你高兴呗,这还用学吗?所以很多人把积极心理学等同于心灵鸡汤,他觉得这东西没什么学术价值。您今天跟大家讲讲,积极心理学到底需不需要研究,需不需要科学?
彭凯平:其实对积极心理学的质疑,其实不光是积极心理学,所有的心理学我们觉得都知道。为什么呢?因为它是我们自己的活动,我们思想上也思考,我们还讨论,我们还分析,我们还有很多文学作品、艺术作品介绍人的心理是什么样子。所以这种自以为是的说法、想法、做法很多很多。
所以心理学它是一个具有慈悲心肠。就是说这些说的、想的、做的到底对不对,有没有证据,有没有方法,有没有逻辑。所以幸福、积极、快乐其实也是一样的问题。就是它是有科学方法去证明,也有很多的结论能够证明这种状态是存在的。它有生理的基础,它有身心的反应,它有具体的后果,它能让你健康,多活10年,它可以多赚钱,它也可以让你爱情关系更加完美,它让你的孩子更加健康。所以它是有一些依据,我们才说这样的方法是可以做到的,也应该去追求。所以不难的,我们以前是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