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OO后16岁的被称为CEO的喻言,在某档综艺节目中狂怼成年人,她说:“当我自己在拿着几十万上百万的投资和奖金的时候,你们很多成年人还在拿着手机打着王者荣耀,拿着基本工资,过着十年如一日的生活。”此言论一经发出迅速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网友们持不同观点。
有人认为:只是童言无忌,人前炫耀,满足私欲
持这个观点的网友问:“16岁的年纪就开始投资了?到法定年龄了吗?可以参与投资吗?”为此有些网友还特意查了相关法资料。得到的结论是:具体要看什么投资,原则上必须要有监护人代理。换一句大白话就是说:决定权还得是她的监护人。
所以在这里她用第一人称我来说她去投资是有出入的。用着家人的旗号,按在了自己的身上。绝对的童言无忌,无知者无畏的表现。
又有人认为:年经有为,应该支持和鼓励
持这个观点的人振振有词道:“这种励志的事件,应该值得鼓励和宣扬。”因为现在很多年轻人在啃老族,不思上进。就像这位00后说得一样,很多人整天拿着手机打游戏,或者这撩一下,那逗一下,完全把最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了无用的事上。
网友们认为这种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人和事,是时候要把他们唤醒了。而00后的不论是挖苦还是刺激的话,都无疑是最有力的方式。
让人惊掉下巴的反转
就在持这两种不同观点的网友们争论得不可开交时,事情了出现了大反转,有人曝光了节目的黑幕。而这句惊得网友们掉了下巴的话出自这位00后口中。她说:“这些都是节目组安排的台词。”
瞬间网友们又在谴责节目组和她的父母。认为她只是被利用的摆在台前的木偶。她的言语侮辱了很多有着理想,也在努力奋斗的人,虽然这些人只是拿着一个月一两千的工资,但靠着自己的付出拿工资并不耻辱,任何人都有选择娱乐的自由,选择的方式不触犯法律,不在道德上受人谴责,反而大众打游戏和聊天的方式,也是放松和交友的方式。
而节目组为了收视率,为了需要吸引眼球,拿还没成年的孩子出来做道具,去蛊惑观众,是属于最不负责任,甚至是最无耻的欺骗行为。
这些话一出让很多人一下子想到不久前的“袁立事件”。
事件经过大家都应该知道,袁立是应邀参加《演员的诞生》,但却被刷掉,节目里把袁立
剪辑成神经病,还给了节目开播以来第一次以小品的形式参演。此举终于惹怒袁立,不惜曝出大量黑幕。而 众网友也接二连三的曝光节目的黑幕。让大众在网上哗然,强烈谴责这一现象。
但事情永远有矛盾面,有人认为这只是袁立的自我的自导式“表演”。认为她目中无人,高傲的性格,是为了和上面的导师“抗争”,她认为她更有资格坐在上面,而不是站或躺在上面当小演员,让别人对自己品头论足。
还有一个节目,是我去年看的《变形计》节目。是一档生活类角色互换节目,这档节目结合当下社会热点,寻找热点中的当局人物,安排他们进行互换人生体验,体验对方的生活。每次都是城市的“问题”少年和少女,去换山村的身世凄苦但非常懂事的孩子。
每看一集我都哭得稀里哗啦的。为山村的孩子不容易,无奈,为城里孩子内心的善良,但又因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而导致的叛逆,甚至扭曲的心理。
但结局还算圆满,让人感到人本善,世间还是有大爱的。
可是又出现黑幕。节目中的小主人公亲自告诉大家:“所有这些都是节目组安排的,还让我们这些城里的孩子到农村后,死劲儿作,摔坏了东西节目组赔。”
而节目组又出来避谣。他们认为这根本就是谣言和诬陷。原因是节目结束了,小主人公少了关注,所以他们自己想找“新闻”做,想曝光自己而已。
这两个事例中的双方都各有“证据”,特别是节目组,反复证明自己的清白。认为根本不存在黑幕事件,胸有成竹地甚至愿意以法律形式来解决这无中生有的事。
旧事已过,背后的真正的原因只有当事人最清楚。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是一种通过表现喜怒哀乐或自己和他人的励志故事,而使观众感到欢乐、放松和感动。但当娱乐变了味,人造偶像的层出不穷,让观众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但有些节目,比如《百家讲坛》、《探索与发现》和读书栏目《朗读者》》等。前两个节目,最起码能给观众提供知识面,讲述古往今来的历史和贴近老百姓生活的事。后一个是读好书,养成知书达理的习惯,解读书中感人和触发内心处的爱。
这个世界的真真假假之事,可能每个人,每个团队都有自己的无奈和不得已。但虚假的皮囊,欺骗的做法,这些黑幕终有一天会被彻底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