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三天,连着两天的阴雨绵绵,再加上公司业务不稳定,要时刻关注,也就没有什么外出旅游的计划。这么在家里窝了三天。
晚上和好友闲聊,突然就来了一句:帮我选选文章吧!这突如其来的请求还真有点茫然。原来是某大学,也就是好友读研的学校,举行一次以感恩、助学金为主题的征文活动。上有研究生导师的文章筛选要求,下有本科学弟学妹们的真心诚意,她夹在中间,就成了挑选文章的最佳人选 。
偌大的学校,成千上万的学生,这征文活动,随随便便都一千篇不止。面对如山的文章,好友只好请求外援。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我成了外援。拿好友的话说,我也只能请你帮忙看了,第二个人我都不好意思。我知道她说的是真的,但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不好意思之说呢!
之所以会答应,并不单单是因为好友的请求,主要原因是想看看这些文章写得是什么样子。现在的我也是在不断地学习写作中,多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对自己应该有很大的帮助。就这样,好友传过来一个文件,里面二十多篇文章,看到这数目,忍不住头大,这要看到什么时候!
是时候干活了。当看了三四篇之后,我明白了为什么好友会说不好意思麻烦别人,也知道自己那不知道要看到什么时候的想法,真的是想多了!
先不说那偶尔出现的错别字,我看到还是忍不住改了;也不说一段下来十几行,密密麻麻一片想像树林;也不说五六行的一段下来只有一个句号,就单单说内容吧:
助学金,想必只要上过大学,即使没用过助学金,也听过看过这一美好事物。助学金,旨在为那些家庭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一些物质上的帮助,我曾经就是助学金的受益者。虽然金额不多,不能完全解决学生大学期间的所有费用,但也的确减轻了这些学生家庭的经济压力。所以,以文示恩,没有什么不能接受的。
问题就在于,十篇文章,有七篇都以五分之三的篇幅来叙述家庭的困难。当然,就是让我来写这篇文章,我也会以较多的文字来描述这部分的内容,毕竟这是助学金存在前提。正因为我也会这样想,所以我不会是一个很厉害的写手,因为我的思想就是这么的大众化。也正是如此,这些文章让我看的时候,也就是这么普通,毫无吸引力。
二十几篇文章,我不到二十分钟就看完了。挑选出来七篇给同学传过去,并附加一句:我的选择标准就是不一“诉苦”为主,这苦也就是大段叙事的内容。好友也说,都是小孩子,差不多就行了。我呵呵一笑,回了一句:不用助学金的学生不会参加这个活动,参加这个活动的学生家庭情况也都差不多,我们也都经历过的路,怎么会不知道呢?
不过,好友那句“还都是孩子”,还是让我感慨良久。我也才刚刚离开校园两年,可听到说”还都是孩子“的时候,真的觉得他们还都是孩子,还那么小。可我也只不过是大他们三四岁。我清楚的明白,我们不是老了,只是进入这个社会,就不再如校园是那么单纯了。这是题外话了。
至此,我想说,我不怀疑任何一篇文章中包含的真诚。因为我也是这样,写的文章,即使没有任何文采,但却发自内心。但是,那些可以改动的如标点、段落划分等技巧性的,不需要感情和才华的,为什么不做好呢?这些是基础,但也是重要的。哦,对了,在写这段话的同时,也是在提醒自己,不要犯这样的错误,回头看,你也有过这样的过错。
其实,通过这件事,让我想的最多的是:别人在审批我的文章时,是什么样的感受?是否,这样的主题的文章已经出现过无数次,而且别人写的更出彩?是否,这枯燥无味的叙事方式,怎么能让读者有兴趣?是否,这文章段落层次,还不及初中生的水平?是否,这错字成群的文章,怎么能拿的出手……
以前,当投稿没有通过的时候,会忍不住的失落抱怨。现在想来,可能一点也不亏,真真切切的,是你的文章没有达到别人的要求。甚至会有这样的想法:让别人看我写的那文章,真的是在浪费别人的时间了。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做人如此,写文亦如此。这贤要见,这不贤更是要见。当看到别人的错误,才会问一下自己,是否我也有过这样的错误。否则,只会孤芳自赏,而且赏的还是瑕疵品,更是断了进步成长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