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琬迪:
见字快乐!
嗨!我猜读到这封信的你,一定开心极了吧?
写这封信的我,此刻也正开心。现在是午休时分,教室里只剩下我一个人,时不时地从窗外传来鸟儿的叫声。教室里很安静,歪歪扭扭的凳子上挂着你们的书包、桌子上横七竖八地躺着你们的练习册、作业本。这样寻常的午后、这样寻常的静谧,想起最近变得不寻常的你,幸福感更加强烈。这也是这个工作吸引我坚持走下去的动力吧。因为一个人的进步、一个人灿烂的笑脸、伏案努力的背影,早读时专心致志读书的样子……而让我的幸福指数飙升。
比如近来的你,每当我望向你的时候,看到的都是你奋笔疾书努力学习的样子。和以前的你相比,你简直像换了一个人似的。说起以前的你,还真是挺让我伤神的。字迹总是潦潦草草,上课听讲跑神,偶尔还犯困,写作业呢又偷工减料,自习课上自律能力欠缺,又总是管不住自己,说点小话……这样的你,曾一度是我心里的一个“小麻烦”,以至于每次调座位都很是让我为难。也是这样的你,让我隐隐为你的成绩捏把汗。但是,与此同时,我在心里又隐隐地对你充满了期待,总觉得你还可以更优秀。
事实证明我是对的,你看最近的你表现多棒啊!每天早早的就到了教室,一到教室立刻马上就投入到学习中。每节课间我都能看见你坐在座位上学习,中午放学的铃声响了,你没有撒腿就冲向餐厅,而是“闻铃声而不动”的做着数学题。错开午餐的高峰期,省去了排队的时间,很快吃完饭的你,又出现在了教室里。写到此,我情不自禁为你感到骄傲!嬉笑吵闹的人群里少了你的身影,向同学、老师请教问题的人里多了你的影子。
连着两周在《老师我想对你说》里看到你兴奋地写着自己的进步和决心,在我没有要求字数的情况下,每天都能写到600字。就在今天早上,我又惊喜地发现你的字工整了许多。
这或许就是真努力和假勤奋的差别吧!真正的努力从来都不是停留在口号上,又或者是秀给谁看。我至今相信冰心先生的那句,“言论的花儿开的愈大,行为的果子结的愈小。”当你默默做事,好似被遗忘的时候,沉默却难掩光芒。要么说,努力的人会发光呢!如果说以前我对你的评价充满了各种差评,那么现在我对你就是五星好评。
我亲爱的女孩儿!为你写下这封信,一方面是想告诉你带给我的惊喜,一方面是想和探讨,如何让这惊喜变成常态,也就是让努力成为你的一种习惯,成为生活的常态,和吃饭睡觉一样稀疏平常。不需要秀给任何人看,不需要一遍遍在心里给自己鼓劲儿,不需要自我说服,不要拿出强大的意志力一遍遍坚定自己,不会觉得自己的努力有多了不起,反而觉得自己有太多需要学习的。
“哇!冯琬迪,你好拼啊!”当有人为你的努力而点赞时,你能发自内心的云淡风轻地讲上一句,“还好吧!习惯了!”
有没有觉得很过瘾?
当努力成为你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一种不假思索的潜意识行为,一种肌肉记忆时,我们就不用谈自律了。自律是讲给不自律的人听的,真正自律的人的世界里,鲜少提及这个词。因为对真正自律的人来讲,自律也和吃饭睡觉一般稀疏平常。
我想,此刻的你一定迫不及待想达到这样的“日常”状态吧?分享两点我个人很受用的观点。
一是烂大街的“目标”,也可以理解为内心深处极度渴望的“梦想”。听起来很鸡汤,做起来很鸡血,但是用好了,很营养。促使你改变的一定来自你内心深处的渴望,表面上看你渴望和思滢一个小组,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思滢以及小组成员的认可。其实本质原因还是因为你内心深处向上的渴望。一旦内心的渴望被唤醒,你的能量真的会超出你的想象。
目标明确且强烈,这时努力无关意志力,而是你打怪通关的利器。
二是我最近和大家分享的“延迟满足”。即为了为了获得将来的更大利益,而自己主动延迟或放弃眼前较小的利益。
在著名的“棉花糖测试”中,有的孩子选择了立刻拿到一份零食,有的孩子选择等待15分钟后吃两份零食。在后来的研究实验中,实验者发现能为长远的奖励坚持忍耐更长时间的小孩儿通常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现,如更好的SAT成绩、教育成就、身体质量指数,以及其他指标。
真正的努力不是人前你做了什么,而是在不为人知的背后你做了什么?不自我陶醉,不动辄被自己感动,而是愿意为了内心的渴望,为了获得更高质量的满足,而延迟眼前短暂的满足。
我亲爱的女孩儿!感谢你在这个学期期末带给我的惊喜,现在我为了享受到未来更大的惊喜,而在此向你申明,我会表扬你,但我不会因为你的进步而对你疏于要求。我可能会因此而更加严格地要求你。
让努力成为习惯,让努力成为日常,我亲爱的女孩儿!你做好准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