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施蒂勒》(I'm Not Stiller)馬克斯•弗里施(Max Frisch)
b.《新芬蘭語語法》(New Finnish Grammar)迭戈•馬拉尼(Diego Marani)
c.《變形記》(Metamorphosis)弗朗茨•卡夫卡(Franz Kafka)
問你一個問題:你是誰?是家長、專業人士、學生還是子女呢?你總是做你自己,或是有兩種面貌呢——一面保留給少數人,而其他人見到的是另一面?又或者你認為自己從未袒露出“真實”的樣貌?
在文學作品中,有身份認同危機的角色不勝枚舉,無論是因為失憶、精神崩潰還是其他更難解釋的原因。《施蒂勒》由活躍於戰後時期的瑞士作家馬克斯•弗裏施所寫,故事中,敘事者一直否認自己是失蹤的雕塑家阿納托爾•施蒂勒,確實,他護照上登記的名字是詹姆斯(或吉姆)•懷特,但無論是朋友還是其他人,甚至連他的妻子都說他是施蒂勒,這難題不僅折磨著懷特(或者該叫他施蒂勒呢),甚至連我們也深感困擾。而隨著真相逐漸顯露,讀者也能窺見我們與自己的關係其實多麼脆弱。故事情節不多說了,總之如果你認為自己的身份可能被別人搶走,請記得要信任你求救的對象,有時包括自己。
還有一件事很重要,那就是在人生旅途中,只靠護照和外套名牌來確認自己的身份或許不夠。一個在二次大戰期間險遭亂棒打死的男人被救之後,衣服上的芬蘭名牌寫著他的名字桑波•卡爾亞萊寧,但他恢復意識後卻忘了自己是誰——而且什麼語言也不會說——這是迭戈•馬拉尼為小說《新芬蘭語語法》設定的迷人開場。男人後來坐上一艘船,船上有一位芬蘭醫生,醫生開始將芬蘭語語法重新灌輸到男子腦中,包含如地獄般折磨人的複雜語法和多輔音的單詞。但倘若這男人其實不是芬蘭人呢?他在另一門語言中會變成怎樣的人?是什麽讓他之所以為他?最後,男子在船上建立的人際關係使他一步步發掘了自己的身份。請你讀讀這個故事,讓你和這部小說之間的關係教導你,身為你自己是否有其他意義。
而如果你倒黴到徹底失去自己原有的身份,卡夫卡的《變形記》會是一顆靈丹。格里高利•薩姆沙是一位四處旅行奔走的推銷員,某天早上醒來發現自己成了一隻大甲蟲,不僅他自己看了都會作嘔,全家人更是驚駭莫名,雖然他設法維持從前的生活方式,實際執行起來卻十分困難。首先,飲食就是問題,想跟人溝通也不可能,基本衛生更是必須妥協。就這樣,格里高利逐漸遁入虛無但祥和的沉思狀態,逐漸捱餓至死。
你應該惜福,就算不知道自己的身份,至少你還是人類,不妨靜靜欣賞你的手指、腳趾和鼻頭,滿懷欣喜地運用你的四肢,並朗讀卡夫卡這部傑作的最後一段,你會慶幸自己的聲音不是尖利可怕的蟲叫。為身為人而歡呼——無論你是誰。
也可參見 閱讀身份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