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为什么种豆?因为劳动给了“我”成就感。
它们让我眷恋着大地,因此我有无穷的力量,就像安泰一样。
助手:露水、雨水、地块本身的肥力。
敌人:虫子、土拨鼠。
让“我”愧对的原住民:狗尾草。
打造精神的理想田园
为什么入住湖边?因为这是灵魂深处永远的羁绊。最久远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沉淀反而越发的清晰。如今亲手种植出的豆子叶、玉米叶和土豆藤蔓恰恰是给儿时梦境中神话般的风景披上了盛装,让遥远的理想照进了现实。
今儿个晚上,我的笛子唤醒了荡漾在这个湖上的回声。
深耕:发现一个已经消失的民族曾经在这里繁衍生息,土壤里是浸着印第安血泪吗?
锄草:一日之计在于晨。
培土:寄予希望。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正是这种日常的缓慢的工作加深了一个劳苦的农夫与植物的情感。吃瓜的观光客们的建议都挺好的,所以建议他们别建议了。
享受耕作的劳动之美
伴奏:棕鸫,也叫红歌鸫,是业余的帕格尼尼,会唱一连串绕口令指挥农夫下种。
战利品:在时间无垠的旷野里,翻出了“文物”。远古的人们打仗和狩猎时用过的小型器具、印第安人火烧过的石块、近代拓荒者留下的陶器和玻璃碎片,还有我的锄头和石块碰撞时的叮叮当当声令“我”为之动怜而骄傲。
背景:阳光灿烂的下午,夜莺在头顶上空盘旋,时而尖叫,时而俯冲。满天的小精灵优美纤长,好像湖上皱起的涟漪,又像空中漂浮的树叶子。鹰与波浪在竞飞,一对鹞鹰在空中嬉戏。野鸭子匆匆的从这座树林飞向另一座树林。蔫不唧的古怪丑陋的花斑蝾螈被挖出来。
我傍着锄头歇息时,这些天籁美景不管在地头上哪个地方,我都听得到、看得见,乃是乡间独特的无穷乐趣的一部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然而身虽处江湖之远,心却仍怀朝堂之忧。城里的礼炮声,军乐声,蜜蜂的嗡嗡声,还有歌颂英名的喇叭声等等常会引人联想,让“我”或恍然若失或斗志昂扬。
品味收获的成果之思
收获一:种豆经验。如何下种、锄草、收割、挑拣、扬场、出售,以及吃。除草的时候,我是豆子的救星,痛歼他们的敌人。
收获二:干活是难得的娱乐消遣。
收获三:十二蒲式耳豆子。
收获四:更多的有益经验。
“要播种诸如诚实、真理、简朴、信仰和纯真这一类的种子”
可是,“那些美德的种子却通通给虫子吃光了。”时代呼唤变革,一代新人应该有新的生活,美好的品德,真理或正义比别的任何产品都更为珍贵。
收获五:敬畏之心。农事是一种神圣的艺术,农夫这个职业有着神圣的意义。怎能把土地视为财产或视为获得财产的主要手段呢?
收获六:农夫,只是土地的耕作者之一,豆子的成长离不开阳光、雨露还有那自然的风,所以果实当然也不应该为人所独有,因此又何来歉收一说?
真正的农夫,应享受的是劳动的过程,但非占有全部的果子。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025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