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佐藤卓,1955年出生,79年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日本知名平面设计师,荣获过诸多日本设计界大奖。
读书是一个最快速了解他人经验和经历的方式。
我一直觉得看完一本书一定要有“经”可“取”,就像旅行要拍照一样,定格,沉淀,消化,“炫耀记忆”,然后是“副作用”,所谓“炫耀”是化为己用的酣畅淋漓。因为懒惰,几乎不会写读后感,现在以这样的方式自我收获、开悟,希望借此让自己多“得道”。
佐藤从八十年代开始独立做工作室,书中罗列讲述了二十年来各个时期让他感悟颇深的作品,从独立后主动出击的第一个威士忌酒品牌包装到乐天木糖醇,保温盒、银行收纳盒、甲类烧酌、快销品杯面、药品、化妆品、书籍杂志......不胜枚举,我想写下我感触深刻的那些片段里的精彩来说明“细腻极致”的日本设计性格。当然日本的“细腻”不是停留在表面大众所读解到的,而是贯穿在日本民族骨髓内的审美意识的一部分,这种审美意识在黑川雅之的书中称之为联系性的“微”。
在佐藤的第一个案例里,威士忌酒包装隐藏了收纳罐的作用,在完成作为酒容器使命后,用一个配件瓶塞赋予了酒瓶新的使命,或者说新的生命。设计核心除了表现产品,还有耗材再利用的思想,我们或许很难理解在物质丰富的时代依然拥有这样考虑的思想意义,我们更多的情感表达是“用完即弃”,而这样的思想一代代感染病变,成了这样一个没有环境意识的氛围的我们,佐藤说环境保护的意识已经是日本的一项“基础设施”,朋友去日本,光加油站就有十余个垃圾箱,听上去挺恐怖的,而反思我们任重道远,或许是我们天朝人民层次参差复杂庞大,而或顽固趋利,而或浮躁轻飘,是得向邻居民族学习这些我们快速前进中丢失的断裂的良好文化。
佐藤有一个案例没有让我非常惊喜,但他在案例中显露的思想让我兴喜,那就是“质疑存在”。
在往常通俗的生活中,这个词划分了一群特别的人,好像和我们平面设计师没多大关系。乔尼-艾佛说创造“不同”很容易,难的是创造“更好”。他的思想层面是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已经囊括“不同”,不论创造不同还是创造更好的前提都是质疑,质疑眼前,质疑过去,质疑自己,质疑身边,在质疑的土壤上开出有意义的果子。我在我参与过的所有品牌提案中穿插了从恩师处学习到的精神,那就是不同,用不同的思维淘汰我的竞争对手,可是要“更好”就变成了我的“天花板”,坚持“自疑”吧,像大师说的“师我求我”概念,不断质疑,否定,才能向前迈进。
我还想说佐藤的爱好,冲浪。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生部分。
我在入行的前这几年,除了公司和宿舍两个点,最后一个点就是篮球,我们下班已经是晚九点,依然疯了一样跑到楼下操场,不论秋衣秋裤皮鞋西装,一心释放。我们为了释放而释放,一定不及佐藤老师万分之一,我们只为玩耍,他的冲浪里都是哲学。
他说“如何客观面对,冷静判断自己和围绕自己的环境”是他在冲浪里学到的“哲学”。人的力量始终不及自然的力量,不如就让身体顺着浪起伏,从中寻找自己能力可及的事物。佐藤说设计是身体产生反应的事物,当设计是为了设计时,就不在是设计了。
冷静是一件日常节奏里非常重要的事情,生活亦或工作,我们会遇见各种好的坏的,棘手的头疼的事情,保持冷静可以让我们在关键的时候及时做出理智的判断,闻变不惊方能出其不意。如何保持冷静?那就尽力多去接触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去看见、去听见、去触碰、去撞墙,通过经历让自己身着金甲,练就“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还有一件佐藤卓认为失败的案例,是一款威士忌酒的包装。他归结失败的结论是“决定设计时,民主决策行不通”。向“老婆大人”提案中我就遇见了这样的情况。我的案子是构建全新的线下零嘴体验店,融入家庭成员的特点和营造全新的体验气息,不再是传统的“卖场”或“零售店”的概念(内容比较庞大,简略述说基本),我不想局限在传统设计公司只是为项目提供明面上的标识设计的“监牢”里,品牌方袁、马二位总裁深表支持和兴趣,到最后其他剩余合伙人民主决策后,项目“挂科”。不同审美,不同标准,众口难调的时候是否该用未来的眼光当机立断?真的民主决策在设计决定时是行不通的。
关于提高项目提案成功率,我的内心独白:
第一,用不同于同行的思考,或者说穷尽同行和品牌方的思考,拿出独特的结论,这是从恩师三藏处学习到的一点,有自我否定,否定他人的意念,这是一个非常难达到的状态,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经历做分析,加工,再处理,一旦“破除”已有的禁锢后展现出的结果就是那个“唯一”,就像是百雀羚三生花品牌的建立;
第二,用全部的精力投入效果设计和展示,就像乔帮主说的,在烂的沟通里呈现再牛的产品也是徒劳,你会发现苹果新品发布会一直在延续乔布斯的精神,用最精彩来呈现最好,再比如小米、锤子的新品发布ppt可以改半年,各种高层过审全来自乔布斯对于每一个环节的把控和导入苹果的特殊价值观。很多同行设计师往往擅长设计而不擅长表达,有人说“思想就是武器,能说就是火力”,“you can you bibi”我想去表达是我们设计师的必要条件,世界太大,甲方很多,去沉淀,去bibi,然后享受这个过程,毕竟“The Journey Is The Reward”;
第三,最关键要和当事诸位甲方坐在一起沟通,引导他们的思考,快速反应他们的反应,这比什么都重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关于此书
书是好友“李牛”(锐)在港买的,为什么暗地里叫他“李牛”,因为他真的很牛,改天写写他。书为台湾版,全为繁体,看的略焦躁,内地的相较便宜,港地版税高只能怪那走资的意识流,已开始读第二遍,以感谢老李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