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瞎说的《思维》,昨天第一次比较认真地修改后,改成了《思维and无为》,结果给锁了。实际上最多有两个内容有点儿吓人,一个是对伪教育的批判,一个是对愚*论的批判及其改进的瞎说。世道,也就这样了,复制了改改看,增加一下“关系”。
昨天看了奴隶社会的短视频,是说任何关系里个体都有主动权,都可以用自己对别人的善恶预设来改变别人的行为,说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个人愚见,这个关系的边界,存在且只存在,或者说主要存在于:双方各自原本没有恶意——或者,也可能主要存在于适应者之间。
因为给予者可能通常喜欢预设别人没有恶意,认知越高预设肯定越准,认知越低就越容易上当受骗(实诚的人应该未必都是给予者,此类人也容易相信人都是比较实诚靠谱的);适应者就不一定了,看个人认知和大环境;索取者眼里可能大家都是索取者。有些人喜欢说人都是自私的,或者男人都怎样,女人都怎样。这有时是心理投射,有时是认知、见识、悟性、阅读量和思考力的问题,有时只是别人的言行方式让人产生了误解——这属于沟通五要素的范围,有些人被误解是自己的表达表现问题,有些是对方的理解力、认知、情绪问题,有些是环境问题(不同的环境下,同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信任度是不同的,气氛的影响就是很好的证明)。历史上那么多乱斗乱整的年代,就是很好的证明,那些自杀的翻译家,那些枉死的人,被整惨的人,并不全是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于是就吸引了什么样的人,因此,注意适用边界很重要。
而还有一些关系,实际上其中一方根本没有主动权,因为实力差距太大。比如普奴和乌之间,比如酒鬼家长、毒鬼家长、暴力家长以及其他类型强势或认知不同的家长和他们的孩子之间,传统老师和学生之间,地痞流氓和老实人、美女之间,某些重要人物和不重要人物之间。这些关系就不会纯粹是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很可能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人,都只是棋子,而且正是他们的合力,不断地把一些人塑造成了某种样子——对于性格、表达能力、说话态度和语气方面,先天基因和遗传,以及后天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各自的影响比例,可能还没有很准确的结论,但毫无疑问这三个环境对人是有重大影响的——南橘北枳,至少对适应者来说,这是非常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无疑会导致人们对他人的预设产生变化。特别是脑回路重塑概率越来越小之后,这就是个麻烦,大概就像陈春花还是梁宁说的:学再多知识都是软件层面的,情绪才是操作系统。也就是说win98的32位系统是没法跑3D软件的。但好在大脑通常是可塑的,只是成年后难度确实很大,因此我很反感一句话:成年人,不要说什么什么是别人的责任。我更喜欢的是:成年人,敢于直面客观事实——只有先认清客观事实、面对客观事实,才更可能改进和包容。不要用年龄,来掩盖某些人的无知,甚至邪恶、贪婪、自私。一个不敢承认自己无知的人,是永远不会进步的,TA已经无所不知了,还怎么进步呢?
以下复制修改:
当前文章已转为仅自己可见,如有疑问可查看 《常见锁文原因》,你也可以 点此申诉…
《思维and无为》
本来不打算发的,觉得写得很差,有些话题也不想涉及,揭露真实人性的话题,稍不注意就是找死的节奏!最近时常五点半起床看看自己的事情是不是又白干了,是的话还得抓紧再干一遍。虽然进账艰难,但给自己做,就是这样的,没有白天黑夜,没有周末,当然,也可以随时睡觉,随时晒太阳,随时赏花,可以每天搬砖18小时,也可以连续一周睡到自然醒——因此,个人愚见,一个团队,要想让别人把工作当成自己来做,就不要玩儿虚的,真正让他有主人感,有责任感,有主人翁精神,有了成就能比较合理的获得,不要只是让人共苦,一到同甘就各种借口满天飞甚至干脆开除啥补偿都没有(最近某上市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离职,我看就有这成分,核心研发技术人员,似乎没有多少股票奖励,我看就是抠门小气自私,给人家的年薪也不算高,我一个朋友就不是技术高手,比我小十岁,就是后文提到的送我手抄《道德经》那位,两年前的年收入就是那位核心技术员收入了,因此,什么叫核心技术人员??坦白说,我对当前技术人员的专利待遇,非常不满,我一个研发不出专利的人,凭什么不应该比人家能研发赚钱专利的收入低很多?可以说有些人纯粹是对研发能力的蔑视,何况还是上市公司的有专利技术的人员,钱赚得完吗?有钱就多分点儿,没钱就少分点儿,但做人能不能稍微厚道点儿,那么不厚道,能一直活着吗?这世界有些地方就是这样,抱怨不仅没用,还会遭恨,甚至被报复。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有主人翁精神,各种群体都有只想索取不想付出的人,这是选用育留的问题。其实前面呆过的公司我基本都是全力以赴地工作的(也有例外,主要是觉得对方也不值得,不像是个人误解),曾经医生三次喊住院说怕脚废了却跑去加班(我还是相信医生的动机是好的,因为当时小医院直接不接收了,说去大医院看看要不要截肢,还好,命大)——结果年终奖单独给我一个人发了个250,还刻意对我说是因为效益不好,后来有人特地对我说,那是骗人的,那就呵呵了(换句话说,有人告诉你隐私不能聊,有时只是为了方便诈骗——今年还遇到了一个,人家自己说得很清楚了)——心理平衡和估值问题,与诈骗忽悠是两回事;今年那家一次又一次的说被我是行为感,因为有次吃完晚饭,发现有问题说,马上去现场调试到凌晨,但一次又一次的把我当贼防——当然,这不全是他们的问题,我自身的沟通谈判能力、看人识人的能力也占了很大的因素(又把我不高兴的事儿说出来大家高兴一下,但希望不要只是高兴完就完了),但别人的沟通能力和人品,也是不能完全无视的,有些人就是人品差,只想捞好处,这也有可能影响对方的沟通态度(但奴隶社会是主动沟通视频还是很值得参考,掌握主动权,在谁也拿谁没办法的时候,不必一开始非要把人预设得很坏)。
因此个人觉得,不教学生好好沟通、谈判、看人识人的教育,都是不及格的——又是什么都扔给教育,但教育其实不仅限于学校,还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问题是别人凭什么要教呢?
至少,那些收了学费,宣称要培养出怎么样的合格人才的人,还是有责任的,自己定的目标都完不成,而且总是完不成,又总是不调整目标或方法,这恐怕不是诈骗也是忽悠了。就像有人承诺给你牛肉,结果用的是牛肉膏,这不是欺诈销售是什么?当然教育具有特殊性,有双向问题,学生的努力程度、悟性都有关,但按二八原则的最低要求,如果一所学校、一个班级,只有不足20%的学生,达到收费方宣称的培养标准,那么就可以认定是忽悠——当然,以后也许就不说培养目标了,爱来不来,毕竟我看很多学校恐怕不足1%的人能达到他们自己宣称的目标。
果然,昨晚又掉坑里了,牙不刷脸不洗赶紧填坑。填完坑,洗漱完毕,床上一躺,一口气看完了张老师的文章(已关注,应该可以看到的吧),发现写得是真好,全是干货,当然,张老师字里行间都是真功夫,我是望尘莫及。而且最近还真是懒了,读书太少,所有付费课程几乎全停了,看了张老师的文章,感觉不继续读书、不好好复盘和总结,简直是对我自己生命的不负责任。以下主要完成于昨天(22-06-27),今天第一次来个认真修改,争取靠谱一些,争取没有错别字:
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思维固化、思维灵活。
这是思维很重要的几个词,主要是这会儿只能想起来这么一点儿。
因为很多人没有接受过前两种思维的系统化训练,因此很多人容易陷入思维固化的环境,也就没法思维灵活。而时代的变化,以及人性的复杂,是不太容忍思维固化的。
任何思维固化的人,都必然要付出代价,有的是不知道自己付出了代价,因为别人冷冷的看着根本不会说穿——有时这是别人冷漠,有时是自己思维固化得罪了人。
还有的虽然知道自己亏了,但始终无法改变。最近就遇到两个思维固化的朋友,太犟,坚持不改变自己的方法,至少短期来看,他们已经损失惨重。其中一个,一进一出,直接损失五分之一,而这五分之一还有一个差距是整整十倍的差距,长期来说到底怎样不清楚,但目测继续下去也只会白白损失。
和思维固化的人聊天,坦白说,是拉低自己智商的事情,因为他们永远坚持自己的意见,你不仅要浪费大量精力去解释,还有可能因为妥协或者其它原因而被其影响——同样有暂时被说服的风险,歪理邪说有时也是听上去很有道理的。
所以,思维固化是很不可取的事,对人对己都是有害无益。要想尽量让思维不固化,需要不断地输入、输出、反馈、调整——这就像控制理论的PID调节,谁能把比例和微分积分调好,谁就更适应变化。
但调节得不好有可能导致震荡——调节大脑,小心带来脑震荡;还有可能直接飞出去再重重地摔下来。有时这可能是没办法的,只能不断尝试和总结——其实是可以学习的,认真看看张老师的文章,自有收获(22-06-28补)。
就像经验主义,很多人认为有10年经验的人就是很厉害,其实完全不是,拥有十年开驴车经验的人,是不可能比只有一年开火车经验的人运货量更大的,这是本质区别。因此,经验,必须建立在有效的基础上,而且要求条件不变,但世界一直在变。是有很多不变的东西,但也注定有一直在改变的东西。
因此,在一个变化的时代了,如果要结交新朋友,若不是特别有缘,最好去结识那些思维没有固化的,这会非常重要,你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就会带给你一个新的视角,甚至一条新的路——当然这不是一定的,也可能所有的尝试都将失败,但毕竟选择在自己,总比思维固化的有益得多。至于已经冥顽不化的老朋友,那也没办法,得学会左耳进右耳出,也许多走走弯路,有天他们会改变一点点儿。
以上瞎说于下午。
刚刚收到同学的手抄《道德经》,有点儿小激动。于是增加“无为”。
2009年在书店看了一遍《道德经》,绝对肯定一定确定没看懂,但从此不再对某教感兴趣,因为也是那时候无意间看到某教说老子是一出生头发胡子花白,于是叫老子。荒谬。
至于“无为”,个人粗浅的认为,就是顺其自然,而这我觉得也不可取。对人性的探索,应该已经有一年甚至两年了,对猴子是有了较多了解。如果让猴子顺其自然,那猴子可就真要上天找玉皇大帝算账了。
但事实上不仅如此,对老虎也不能顺其自然,任由老虎自由自在,人类也就没法玩儿了。
再比如见识,其实也不是无为而治的产物。曾经以为很多人之所以没见识,是自己懒惰、愚昧、无知、贪婪造成的。现在才明白,其实不是,至少不完全是。有人不仅仅是不希望一些人没有见识,而且至少曾经有人坚决不让一些人有见识,他们只想把人固定在一个地方——像一颗螺丝钉——现在事实上依然有很多人希望别人只是颗螺丝钉。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有些人,不能任由别人把自己当着螺丝钉,否则,几代人都要完蛋——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情,很多人,的确因此几代人都很惨——惨到什么程度呢?吃不饱、穿不暖、买不起书、看不起病!!当然,无数人不知道那些历史,也许不知道会更快乐吧,因为当真的知道那一切的时候,无论是有意还是不得已,谁要是还笑得出来,那谁不是认知问题就是人品问题。因此,无为,无论对谁,都是不可取的,必须得有所引导与谈判——实际上,今天奴隶社会的谈判文章就一级棒,特级棒。文章提到个现象,只要你不争取,有人就会尽量少给你——这背后是有深意的,也许作者是没往更深处想,也许是她其实很清楚但有意或无意中没说穿。无论什么情况,我打算说穿:就是你越老实,越逆来顺受,越任劳任怨,就越会压制你!!当然了,也许人家真不是恶意,只是受不了利益的诱惑,但现实其实就是这样(我亲自遇到过,也亲眼看到过)。这就扯出另一个悖论“吃亏是福”,谁说吃亏是福,那你就让谁多吃点儿亏试试(其实吃亏是福的真实意思,应该不是傻吃亏,而是要看懂背后的价值体系,不要算得太尽,但是很多人不会把这个话题说穿,也许是他们没有看穿,是否要吃亏,实际上还可以看跟的是什么人,是给予者、适应者,还是索取者——如果对方是索取者,别说吃亏了,你就是把命搭进去,人家也不会在乎。历史上多少人为别人拼命而不被在乎?生活中多少人救人、帮人付出生命或伤残代价而不被在乎?最近救狗溺亡的少年,不也是很好的例子?因此,吃亏、救人、助人,实际上都有方法论,而不是一味的说吃亏就是福,22-06-28补)。
瞎吃亏,是祸不是福,是祸躲不过,是福也不见得能享受到——但不瞎吃亏不等于事实算清楚,因为很多东西不可能绝对算清楚,估值总难免有高估低估,但最基本的原则应该是不以忽悠为己任。当然,最高级的忽悠者,永远都是忽悠了你,还能让你感恩戴德,这是另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有一种高级忽悠,就是让你和你的娃做螺丝钉,当然人们不会这样说,要不然怎么叫忽悠呢?但有一点儿是确定的,他们也绝不会把自己知道的一切知识无私地教给你的孩子(其实有些人本身也是白眼狼,不值得别人教,只想捞便宜,无视别人的付出,这又是另一个问题)。换句话说,有些人其实是真的很狡猾,根本不在乎你的孩子是否健康、幸福、快乐,而是——当然了,这世界有多少人又真的会在乎别人的孩子是否健康幸福快乐呢——要知道很多人连自己的孩子是否健康幸福快乐他们都不在乎,他们只在乎自己的面子与心情、利益。人类的这种博弈,五万年之内是不会改变的!我要上知五万年,下知五万年,还要上天……
信息是很重要的东西,这一点儿两年前也提到过,但那会儿没有说穿,今天看了张老师的信息论,决定说穿,否则感觉对不起看了我这么多废话的朋友。曾经我说把“信息”换个词语,瞬间就变高级了,那个词语,叫“情BAO”,这一段废话的意思,就是“信息=情BAO”(不知道是不是敏感词,改了看看吧,神经病),而思维要灵活,很大程度上和信息对称度,也就是信息真实度有关,当然还和自己的信息理解力、领悟力、处理能力有关。举个例子,腾讯上市、阿里上市、新东方上市、QQ空间、短视频、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些都是信息,很抱歉,我们,都坐失良机!!因此说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世间机会很多,至少曾经很多,但不是谁都会告诉我们那是机会——当然诈骗信息也很多,比如现在有人告诉你,某公司上市,是未来的腾讯阿里,信吗?敢随便信,就会随便挂掉,这只是一个信息,但可能真,可能假,也可能别人不是故意要骗人,但鉴别真假并不是很容易。至于《道德经》的愚*论,更是完全否定、彻底否定,唯有大家都智慧,才更容易合作共赢并产生创造力,互相整,互相挖坑,把人当工具,当螺丝钉,假装互相在乎其实谁也不在乎谁,只会浪费大量的资源、时间、心情。但没法指望别人不把自己当螺丝钉,对有些人来说,能做到就是自己努力。有方向当然好,没方向也没关系,在相对安全范围内随便去闯(其实有时需要不顾一切,但那个度很难把握,有的人会真的失去一切或者很多,有的人能熬过去),有时渐渐的就走出路来了,有时可能是发现了很大走不通的路,而这时有可能累死在途中,也可能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就过去了,也可能因此就发现了一条铺满鲜花的大道,我还在铺满荆棘的路上,说这个,仅仅是为了和愿意共赢的人们共勉,一起努力,至于脑回路有问题的,正在学着无视,咬不着你的,都要无视,光阴似箭,人生短暂,节省时间、爱惜时间、珍惜时间,专注于自己的目标,留给值得的或美好的人和事,才符合趋利避害的利益最大化或者价值最大化,有时利益最大化不是去和烂人争,而是给他们点儿利益让他们滚——这个,理解得太晚,运用得太差(22-06-28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