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标题,你会想到哪些关键词?会去做哪些思考?
听完大叔的写作课,分享一个高手的套路:联机式学习+框架式学习+复利式学习。
1.无论是听课,上训练营,抑或读书,最好是围绕自己的学习目标写作业或者复盘,否则意义不大。
这也是李笑来在他的书《做时间的朋友》里提到的不断关联认知。用新的去关联旧的,才算真正的学习,否则只是知识的搬运工,从秋叶大叔那里搬到了自己的文章里,最多产生记忆,不会有太实质性的进步。
罗振宇在他2016年的一次语音分享中也提到,高手都是将新的知识和旧的知识不断的做互动,把新的知识缝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上。这里的知识结构也就是大叔所说的框架。
2.互联网时代,会搜索是一项非常关键的能力,计算机里有海量的各种信息,会联机相当于拥有了一个最强外脑。它囊括了你所需要的大部分知识,因为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你遇到的问题,早就有人遇到过并且解决了。
如何提高搜商?你可以直接在微信搜索搜商,会出现大家相关的文章和公众号,浏览个30篇文章左右,你就会对搜索这个领域的关键词和行家了解的七七八八。
除了微信,我们还可以去得到或者知乎,豆瓣,想要建立一个领域的知识框架,最好就是尽可能找到这个领域所有的书,人,课,文章,论文。
3.有什么东西是互联网搜索不到的呢?查理芒格说:凡事反过来想。百度和搜狗,微信能搜到的东西,意味着别人都能搜到,同时意味着机器人会比你做得好一万倍。我想了一下:思维、格局、眼界和实践是搜索不到的,所以我们更应该多去提升这几个方面,让自己具备不可替代性。
4.会搜索的前提也是自己脑子里本身有框架,否则你不会去关联关键词,而且不具备甄选信息的能力,哪些是你需要的,哪些是你可以挂在自己的知识树上的。比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取知识的能力。我们在试图解决一个问题时,一定会有一个相对大的知识体系,然后把它拆解成一个个的小模块,这些小模块就是一些重要的概念,原理,模型。我们会根据这些关键词去搜索。
5.高手的定义一定是可以快速找到问题的核心并且解决问题。那么就一定需要的是能力,而不是知识。要想提升能力就必须不断的进行刻意练习,刻意练习并不是说简单的10000小时,而是跳出自己的舒适区,持续的做有挑战的事,并且不断的大量重复训练,打好基本功。一个问题不会,最好的方法就是花钱请这个专业的老司机给你指路,又快又好。
6.大叔谈到他闲聊也能聊出一篇文章,就像有人看电视也能写出一篇深刻的干货文一样。这里面需要的就是框架+联机+复利思维,当一个信息迎面过来,冲击我们的大脑时,高手知道应该把它放在哪一间的哪一个架子的哪一格上。并且赶紧抓住机会让它产生多元化回报,高手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它进行深度加工,然后输出。而大部分的普通人只是用最舒服的方式去看了最浅层的信息和画面。
学会了一鸭三吃,做一件事就不只是在做一件事,而是同时做几件事,比如聊天内容可以成为课件内容,课件内容可以成为一篇文章,一篇文章可以多渠道去分发。懂得复利思维,一个小时可以产出3个小时的回报。
之前有位名人说: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所以,即使我们知道了高手的套路,也很少会有人将联机式学习,框架式学习,复利式学习背后的知识结构去做深度的拆解和分析,并且缝接到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中。
这可能也是很多人越学越焦虑,越学越浮躁的原因,因为他们只是企图把知识装在自己的大脑里,然后发现自己根本记不住那么多,学完立马就忘了,最后感觉好像什么都没有学到。
但是,如果你能换个角度想:
1.学会联机,意味着计算机和牛人的大脑供你使用,你根本不必学那么多,记那么多。你的时间,可以用来做最重要的事,做真正的思考,做最大价值产出的事。
2.学会框架,意味着你碰到任何问题,都不会再迷茫慌乱,因为你有明确的方向,知道从哪里入手,怎样才算学会。
3.懂得复利,意味着你做一件事就会有多重回报,并且明白很多事都是长期主义,只有长时间的忍受失望,并且坚持,才能看到你想要的结果。
学会这三点,即使你暂时没有成为高手,起码也是离高手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