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法情
王子瑜
我开始接触毛笔学习书法是小学四年级开始的,十一岁的孩子不知道什么叫作“书法”。当时老师把他安排的作业叫“写大楷”。买一本楷书描本,自己回家描,每天写一页,写好了交给老师批改。因此,当时用毛笔写字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课,老师除了教过怎么握笔之外,便不再专门讲授关于书法的内容。然而,我就这样在年少时就莫明其妙地对写字产生了浓厚兴趣。尤其对书写毛笔字,更是有着一种近乎忘我的痴迷。每每写起字来,几乎可以用“一管在握,俗虑全消”来形容我挥毫时的心境。
我知道自己的字写得并不算好,羸弱的线条和犹豫的笔触,让我看到自己性格中的缺点。也许正是因为想借助练字来修炼自己性格的缘故吧,我不服气地一遍又一遍临帖修习众多名家书帖。临习当时,写出来的字还能学得几分名家的书形,可是一但书写碑帖之外的内容,自己写出来的字却仍旧是自己原来的模样,每笔每划都毫不含糊的铭刻着自身性情和心气的烙印,依然“字如其人”。
我看自己的字,就像看自己的性格那样,其中有令我泄气之处,同时亦有让我为之自豪的地方。我希望自己的性格之中包含着楷书的中正平和,草书之飘逸潇洒,隶书之端庄典雅,篆书之严谨厚重,行书之灵动活泼,因此,与其说我喜欢练字,不如说我喜欢练心。
古代书法家大抵皆为高风亮节的名士。洒脱坦荡的王羲之,刚正不阿的颜真卿,强调“心正则字正”的柳公权,皆被习书者传为美谈。于是乎,临帖对我而言,也就是在临摹书法家的人品与德行。书法名家那一笔一划都带着个人鲜明性格特征的字体,向人证明着“书为心画”的事实。
我经常为自己偶尔能写出一幅较满意的作品而沾沾自喜老半天,也常常会因为自己写不好一个字,或者是某个字中出现败笔而耿耿于怀,懊恼半晌。
闲时独自在翰墨飘香的房间里挥毫,感觉最能拉近自己与古诗词之间的距离。在墨香四溢之际,我仿佛也嗅到了诗人骚客绣口中吐出片片莲花的芬芳。总觉得唯有一笔俊秀儒雅或潇洒飘逸的字,才配得上那一首首好诗词和妙言佳句。
每当在飘着墨香的宁静书房里写字,闻着那渗透着历史厚重感的墨香,让我恍若远离俗世,仿佛已然步入王羲之笔下的会稽山阴之兰亭,把酒临风,飘然若仙,怏然自足,不带一丝人间烟火俗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