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自我接纳的人能接受自己和他人,不会为自己和他人的缺点所困扰,不会因此感窘迫和不安,能够坦然接受自己的现状,包括自己的需要,水平和希望,同样,也能接受别人的弱点和缺憾,并加以宽容对待,能够平和的生活,能够真实坦率的表达自我,不掩饰自己,也不为了展示自己而展示自己。
——马斯洛
01
不管你在哪里,身边接触什么样的人,做什么事。
都要有不被同化的能力,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做你认为正确的事,不要一味的迎合别人,这样会失去自己身上很多独特的标签。保持自己的独特性,这是你区别于别人的关键。
价值观很简单,就是知道什么是更重要的,什么是最重要的。
正确的价值观会指导你做正确的事情。
古人说:“三日不读书,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读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脸上的气质和个人的谈吐。
作家三毛也说过:“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听过一些人高谈阔论:“一直不知道读书有什么用,我从来不读书,不照样开跑车吗?我厂子里现在三百多号人,随便一个人的工资都比很多书生高。”
这部分人尤爱炫富,腰有十文钱,必振衣作响。与人见面,必谈自家的车、房,惟恐别人不知道自己有钱。
同样是这批人,酷爱谈论明星轶闻,谁与谁情变,津津乐道;谁另结新欢,如数家珍。口沫横飞,脸上的神情、眼里透露着艳羡之意。
梁实秋先生说:“读书不读书,过得是两种人生。”
深以为然。
02
读书,能让一个人拥有海纳百川的气度,优雅美丽的风骨。
爱读书的人,不会只从“有没有用”这样功利且肤浅的角度去看待一件事情。
生活的美,为人的善,都是值得向往的,以及,诗和远方。
读书的人,脸上有着书香的气质,心灵是充盈的,精神是富足的。
知识的丰盛让他们感知到更丰富的世界,格局的博大让他们对生命的壮观有更深的体悟。
当炫富者发出“读书无用论”时,他们不会做无谓的争辩,一是因为并不羡慕那样的生活。
二是因为看的越多,读的越多,就越明白自己的无知,越懂得保持一种谦逊的态度去为人处事。
曾国藩在家训中曾写道:“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读书,不仅能影响容颜、气质,也能改变人生的轨迹。
03
有人说,想要看一个人过得好不好,看她的脸就知道了,一个人脸上藏了对生活认知,一个整天精神萎靡的人空有再多的知识也没用。
顾小呜曾说:看人,不能只重貌相;律己,则又不可忽视貌相。一个人相貌、着装和身材都是不可忽视的。
试想一下,在图书馆里还剩两张桌子,一张桌子的对面坐着一个妆容精致,举手投足很有气质的女生;另一张桌子上坐着一个皮肤黯沉,了无生气的女生,同样是女生,你会选择坐在谁的对面?
每个人都希望从别人身上接受正能量,都说现在是看脸的社会,可以透过一个人的容貌里可以看出她对生活的认真。简单的淡妆、适合自己风格的着装、轻盈的身材,不管你走在哪里都是一道风景线。自律,才是最大的自由。
一个人总在抱怨生活的不如意,没有对象,没有好工作,没有一技之长,那么你就要好好审视一下自己了。是什么让你变成了一个无所事事每天混吃等死人?你才二十多岁,日日复日,年年复年,生而为人,有何意义?
蔡永康说过: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会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是需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不要自己让人生的在遗憾中度过,想要改变自己就勇敢的去改变,想要学习什么就大胆的学习,没有钱就慢慢存,肯定没有房子贵。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希望你在人生的道路上能遇到一个和你一起共同进步的人。
共勉。